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0 (1700-1725).djvu/7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漬成渠,何必榆始黑也?朱子云:「黑水從雍梁西界入 南海」,不經中國,知言哉?《山海·西山經》云:「崑崙之丘,西 流於大杆;軒轅之丘,洵水出焉,南流注於」黑水。所指 皆西南,是黑水實不入中國也。或又曰:顧野王《輿地 志》:「黑水由僰道入江。」余曰:僰道,烏蒙地也。入南海者 曰入江,可為噴飯。若夫遼東黑河趨東海,肅州有黑 水,無跨河越脊理。若水名黑水,即北金沙入東海,皆 非《禹貢》之黑水,不足辯矣。沿革有時更,山川千古不 易,山脊水源具在,使宋諸賢復生,履滇鶴之域而指 顧之,必不易吾言也夫。邇諸葛元聲《滇史》,亦舉「岡脊」 一說,惜不得於李仁甫草《黑水辯》,張機作《大金沙考》, 時以《大全》岡脊之說一詰之。

《高崙岡證訛》
鄭邦詰

騰,有山峙州東百里許,舊名高黎貢,俗呼為「高良工。」 攢峰百出,削壁懸崖,莫可殫述。嵐煙靜則天山一色, 小陰雨則雪霰滿巔,又名雪山,高大為南中第一。蒙 氏時僭封西嶽。其岡自東轉西北約五七百里,經馬 面關,抵大茶山,達赤髮野人陸阻,地直接崑崙大荒。 父老相傳,岡盡處崖斷路絕,俯視川流,無力不任舟 楫,川外隱隱有人馬形,莫窺其際。嘉靖三十八年,遙 聞洞吳警,乃於岡隘設分水嶺關,掘土得石碑云:《重 修高崙岡記》,元至正時雲南諸路儒學副提舉止齋 王某撰,惜殘缺無全文,始知此岡脈衍崑崙,故特名 高崙,前三呼皆誤。竊按《魚龍河圖》云:「崑崙山,天中柱。」 又《史記本紀》言其高三千五百餘里,《神異經》言其廣 萬一千里,《水經》言其遠去嵩高五萬里。《搜神記》曰:「崑 崙,地首也,惟帝下都,其水絕弱。」郭璞贊「崑崙在西羌 之宇。」《博物志》稱崑崙東南水流入中國,名為河丘。文 莊《河源考》:崑崙直馬湖正西三千餘里。《大荒西經》曰: 「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崑崙之丘。」夫言天柱, 言地首,言帝都,雖據諸書,似涉虛誕,但以地里考之, 其曰去嵩高五萬里,其曰直馬湖正西三千餘里,此 一證也。以水道言之,其曰在赤水後、黑水前,其曰東 南水流入中國為河,此又一證也。夫馬湖去嵩高不 萬里,而崑崙去馬湖直三千餘里,則云五萬里者誤 矣。黃河自星宿海發源,星宿海實在崑崙東南;黑水 在崑崙西北,流入大居,為金沙江,獨赤水未詳。今考 袁崧《宜都記》,稱:夷道縣西南九十里望州山,出湧泉, 天欲雨輒浮赤氣,名曰丹水,則去騰五千餘里。又馬 湖亦有赤煎水。北彝道雖近亦小,惟屬貴竹建衛者 近似。然三水皆在崑崙前。由是觀之,高崙東面赤水, 西背黑水,其接脈崑崙也審矣。況國人所謂「川流不 任舟楫」者,焉知非其水絕弱乎?川外隱隱有人馬形, 焉知非西羌之宇乎?且龍、潞二江,夾岡西腋,綿亙千 里,下至木緬支隴,散漫交布彝甸,勢據上游,誠哉天 設之險,實以壯我永騰者也,故為證訛。

《還定六慰後說》
陳用賓

「天下之事,有其機甚微而其實甚要者,握其機而圖 之,故力不勞而功易舉,否則難成。」夫六慰者,乃國家 西南之極際也。其實騰永之外藩,輪廣八九千里,上 古無論,自漢唐宋以後,咸不能有之。我朝威德,無往 不被,乃編置為六宣慰:曰木邦、曰緬甸、曰八百、曰車 里、曰老撾、曰孟養一宣撫,曰猛密,咸為之正疆界、明 「爵級。二百年來,酋長安其位,彝民安其生。」奈何莽瑞 體鳴狐,持挺於洞吾,建標立赤計,滅得楞之兄弟,東 破老撾之攬掌,攻打景邁,服車里孟艮,囚孟養之思 筒,陷木邦之罕拔,計服猛密,號召三宣,雄長海上,三 宣之外,尺地咸為竊據。若茲醜也,將度幕輕齎,出塞 數千里,興問罪之師乎?將傳檄掉三「寸舌,解紛救鬥 乎?是入萬仞淵,取驪龍頷下之珠也。」向使伏穴守巢, 戢翼斂喙,亦聽其游魂假息焉耳。詎群醜相訌,仗緬 聲援,憑緬藉資者指不勝屈。萬曆九年以來,滇民服 甲枕戈,行齎居送,如孟養、孟拱、景邁、雍、會、猛乃夕波 落著及雍罕、冗、墨等賊,為莽奔走,或犯蠻莫擾三宣, 歲無虛日。故欲慷慨「一當賊,以掃穴而犁庭。然不毛 非用武之地,絕域無遠討之理,欲慎重於茲,廑廑諭 國威信撫之,則若輩喜人怒獸也,難養易壞,朝撫夕 叛,徒示弱也。察其勢而權低昂,計惟遠攻,遠攻又必 以彝攻彝,非暹羅無以得志者。」因遣一介之使,持盈 尺之檄,檄之暹羅,象以頤指,大舉兵加之,而緬醜遂 大狼「狽。故以勢合者,勢敗則分。緬兼六慰,兼之勢也, 非拊之德也。昔緣烏合,今必瓜分,撫諭招來,以其時 考之,則可矣。」乃會按鎮差官將命,分道並進,因勢利 導,賞諭之,六慰傳檄而定。故罕欽首先貢象,景邁遣 使求通,孟養、孟拱、先贄繼貢車里、老撾,叩關貢象而 稽顙。夕波猛乃雍會、落著等醜偕數十萬叛緬之眾, 咸繫頸而來歸。將命者因地順勢置之以安反側之 心,亦無徙戎之患。夫以數十年已失之物,一旦完璧 歸之故府,以數十萬眾、百萬糗糧取之而不克,今復 之於伐謀不遺餘力,此非低昂輕重、因勢決機之明 效大驗哉?今而後,狼煙紅息,塞草綠抽,雖滇人厚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