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0 (1700-1725).djvu/7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五百十二卷目錄

 永昌府部藝文一

  復永昌府治疏      明何孟春

  騰越山川風土形勢道里通論 吳宗堯

  騰越州關隘論        前人

  南金沙江源流考       張機

  岡脊黑水辨        史秉信

  高崙岡證訛        鄭邦詰

  還定六慰後說       陳用賓

 永昌府部藝文二

  蘭滄江          元毛鉉

  題金齒安邊定遠樓并序明王景常

  鎮南樓          鄧子龍

  送胡榿軒還永昌       沐昂

  渡潞江嘆          劉節

  蒲縹驛           林俊

  沙木河           黃中

 永昌府部紀事

 永昌府部雜錄

 永昌府部外編

職方典第一千五百十二卷

永昌府部藝文一

《復永昌府治疏》
明·何孟春

臣聞「消變於未萌者策之上,消變於將萌者策之中。 變成而後救,斯無策矣。」切見雲南地方俱有諸彝,然 西至大理,東至臨安,皆是府衛相參,事體有定則賦 役有常制,故民雖未富,猶得粗安。惟金齒一司,實古 之哀牢郡,漢之永昌府,自元以上皆為府治。其後元 務遠略,創立大理、金齒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於 銀生崖甸,其地在白彝蒙樂山下,去今金齒司南千 餘里。其彝沒後,《金鑲》二齒而葬,故因得名,與永昌府 絕無干涉。後元以其地不可守,改為金齒衛,移入永 昌府共治。元末道梗,流官多缺,止有土官通判在任。 洪武十五年,指揮王真處降附。十六年春,附近諸彝 忿王真立衛鎮守不恤,眾乃共推己退。土官知府高 某引麓川思可發彝兵數萬來攻,生擒王真,盡夷其 城而去。本年十月,雲南指揮李觀請復立永昌府、金 齒衛,招撫安輯。十七年閏十月,朝廷降到永昌府印, 又續發南京各處軍充實軍伍,府衛相參,軍民安堵。 二十二年十二月,李觀病故後,指揮胡淵以舊城夷 毀,改築新城,因欲自尊,假以「民少糧不及俸」為名,於 二十三年十二月初八日,奉革永昌府,改衛為金齒 軍民指揮使,兼管軍民。彼時淵以築城有功,意在專 制,又以指揮俱長單掌印,尚無考選軍政可使,世世 專有此土,卻將永昌府之民併入永昌、金齒二千戶 所,尚有附府良民,編立東西太和、六軍等里,徑屬本 衛。原本府所屬施甸等縣,續立鎮彝等州,俱革為長 官司、百夫長等衙門,惟永平一縣乃古博南縣,民不 可革,遂概隸指揮司統屬。彼時淵恃有功,不欲與府 頡頏,訖成私計。然親承屠城之慘,深結彝民之心,故 需索少而糧差額輕,軍民和而調發事𥳑。又以府衛 所有專供一司,故彝民安財足用。後來承之,儘意貪 剝,近城寨分已不如前。其後因麓川反叛,加以徵調, 彝民漸困。及景泰末,都督毛勝因隨征麓川,知金齒 司指揮供給甚多,遂營幹鎮守。有內臣見毛勝得利, 遂接踵前來,由是廣占彝田以為官莊,大取彝財以 供費用,然名目尚少,猶可支持。相承到今,日增月盛, 典馬典軍費以萬計,磕頭見面,亦要數千。過江子粒 等錢,無時得了,白米馬料等戶,無日不徵。加以跟官 小人,百樣生事害人,積棍一時,縱橫取索,椎髓剝肉, 倡言不恤,彝民畏死,不敢不從。由是強者為盜,弱者 遠逃。如近城鳳溪一長官,目今止數家,二代不襲可 見矣。比之宣德、正統間,環城萬里之彝民,十亡八九。 比之成化、弘治初,二三百里之彝民亦減六七。所不 能逃者,赤身裸體,食草鋤山,氣息奄奄,死亡無數,而 上下交征,略不為異。如施甸彝民,害極欲變,「正德十 年三月城門曾晝閉矣,騰衝軍士逼於拜見,正德十 一年太監曾被攻矣。及今木邦起兵奪占孟定府,又 起兵入隴川臨芒市,又起兵入灣甸州。其州去永昌 所老姚寨僅四十里矣。即今孟養又起兵過金沙江, 鑿山開道,由茶山直抵騰衝,猛密又來要求宣慰矣。」 臣訪於耆老,皆言:「自平麓川後,今經八十年,並無彝 人敢如此侵犯,良由金、騰二司附近彝民被害,不過 各逃往彼處以訴其怨,彼各得招懷以益其強。既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