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0 (1700-1725).djvu/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蒙化府關梁考    通志府志合載

隆慶關 在府城東,高出雲表。西有沙灘哨,望城郭如聚;東有石佛哨,兩山如峽,入郡咽喉。永春橋 在府西二里。進士張烈文建,後圮。監生梁朝柄倡眾重修。

潤澤橋 在府北門外

永壽橋 在府北七十里甸頭巡檢司南。明萬曆元年,通判薛希周建。

雲龍橋 在府北一百餘里,漾濞巡檢司,制如「瀾滄江橋。」

四十里橋 在龍尾關、漾濞驛兩界中。趙州蒙化同修。

崇化橋 在府南里許,俗名「菜園河橋。」 大理楊國用重建。

錦溪橋 在府東一里。明萬曆年,郡紳朱鳴時重建,僧學清重修。源自龍王廟,達於陽江,嵯橋 在城東三里,郡人張錦重修。懸珠橋 又名「聚仙橋。」下有瀑布,在城東五里,郡人王緒重修。

南薰橋 在府南三里北塔河。知縣孫釗建。飲虹橋 在府北三里,寄馬樁下。

封川橋 在府南十五里溫泉山下。

興隆橋 在府南七十里羅求場下。

通雲橋 在府南三十里。鄉耆戴時遇建。永濟橋 在府北七十里甸北巡司南。明萬曆年間,通判薛希周建。大理人李元陽有記。今漸圮。

衍洋橋 在城東三里土主廟下。舊名嵯。廟橋郡人張錦重修。

聚仙橋 在城東五里元珠觀下,又名「元珠橋。」 用石平架,儼若龍門,瀑布中流,聲同碎玉。王德清建,郡人王緒重修。

登龍橋 在龍王廟前

佛渡橋 在石佛哨

弘濟橋 在「鼠街」 下。同知卞廷松、監生梁朝柄等建。今圮。

康濟橋 在瓦萌蘆下,今圮。

靖武橋 在府北里許

和會橋 在大小禾里村下。郡人馮光前等新建。

蒙化府公署考        府志

掌印同知署 在城西北隅。舊係分守道公署,與本府舊署鄰。因府署傾圮,明崇禎年,同知高梁楷改葺。大堂三間,規模狹小。

皇清康熙三十六年,同知蔣旭改修川堂三間,後為

「內衙。」 又後主樓三間,康熙十年,同知張顯斌建。康熙三十年,同知楊天眷改修,添建左右廂房,層次具備。大堂左右廊為六房,中為甬道、戒石亭,同知陳文成建。亭前為儀門,舊制低窪,康熙三十五年,同知蔣旭重修。門外左為土地祠,祠之旁有廳,為賓候館,右為寅賓館,同知張善化建,同知陳文成、楊天眷增修。前為大門,康熙三十五年,同知蔣旭重修。按《通志》:在城內北隅,明正統十四年建。

經歷司署 :在府署之右。

漾備巡檢司 在府西北一百九十里。

瀾滄江巡檢司 在府西南一百四十里。分守道公署 在西正街。大堂三間,川堂三間,後樓三間。大堂旁為禮賓廳,左右書房各三間,儀門、大門各三間,內有書房、花園。今圮。

察院行臺 在東正街。明末傾圮,偽金吾營擴地建府,以此地抵換民居,今前半已為民產。布政分司 在分司街。傾廢已久。姚弁買地建宅,今宅亦廢。

舊府署 明正統年間建,今廢。

守備道署 明制,設順蒙守備道一員,駐劄雲川。每一年駐蒙三月。明末傾圮無存,同知張善化給帖,將空地撥文昌宮開種,以助香燈。蒙化衛 在東正街,制頗弘敞,甲於諸署。今圮廢無存,僅有旗纛廟存。

鎮撫司 在北正街大水溝下。今圮廢。

蒙化駐鎮總兵官署 :久圮。康熙三十一年,同知楊天眷修建。

文廟明倫堂並兩學署,詳請拆毀改用。今廢盡無

稅課司 在北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