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9 (1700-1725).djvu/9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左禁獄在儀門外,右大門三間,後樓三間。康熙二十七年,知府王清賢建,顏曰「斯立。」

常平倉 康熙二十五年,知府王清賢貯,捐輸米石。

養濟院 :在府治,養孤貧久圮。康熙二十五年,知府王清賢捐俸修建於東城外。

和曲州治 舊在府城外,明永樂元年建。隆慶四年改附城內,今在府治右。按《府志》:在府治東南向東。大堂五間,左右列書吏房各七間,二堂三間。知州傅世烈建。大門五間。旌善亭在大門外左。申明亭在大門外右。儀門五間。土地祠在儀門左。禁獄在儀門右。書房一所八間。康熙二十七年知州趙世錫建。

吏目署 在州治左向。東正堂三間,後正房三間大門。金沙江巡檢署吏目事王廷揚建。金沙江巡檢司 在府西二十五里。金沙江大有倉 在州治內。

外州縣

元謀。縣治 在城內,明永樂元年建。嘉靖間,知縣劉晦徙於高坡。按《縣志》:縣署西南大門三間,即元馬樓。儀門三間,大堂五間題額作「新堂」 ,對面天理、國法民情。知縣莫舜鼐題。兩廂六房,班房十二間,南倉三間,北倉三間,俱在大門內。庫房一座,二堂三間,有兩廂、三堂。正房三間,四層正房三間,內宅門一座,內樓三間,兩廂各三間。南書屋三間,題額「坦園。」 知縣莫舜鼐建。北書屋五間,即坐花軒。內倉三間,廚房三間,馬房三間,蓬廠一座,菜園一圃。明永樂元年建。嘉靖間,知縣劉晦徙於高坡。

皇清康熙二十六年,知縣羅綸重建大堂六、房三十。

四年,知縣莫舜鼐重建大門樓、倉庫、書房、內廂房、廚房;知縣馬之鵬重修二堂,題為「雪堂」 扁額。三堂原係草屋,且與四層正房逼近,湫隘。知縣王弘任改為正廳,瓦屋三間,扁曰「彩霞堂」 ,以康熙四十六年彩霞西見而堂適成也。坐花軒改為雨軒,復添設稽古軒三間,以為接見之所,而規模可觀矣。

典史署 舊制在學宮前,逼近文廟。知縣王弘任議捐價另買隙地移建。其廳房、門屋、廚房門房之制,悉照舊制無異。知縣王弘任、典史何士榮新建。

義倉 在縣治左

養濟院 在縣城東南隅。

鄉約所 :大門三間,大殿三間,兩廂六間,旁《觀音閣》為講約所。

馬街《鄉約》所 :正屋一間,後屋三間,廂房一間。祿勸州治 在城內,明洪武二十二年建。按《府志》:在州城正中。東向正堂五間,南列書吏房四間,二堂三間,堂西樓三間,書房三間,儀門三間。土地祠在儀門外左。禁獄在儀門外右。旌善亭在大門外左。申明亭在大門外右。大門三間。吏目署 在州堂右。正堂三間,後正房三間:康熙二十六年,吏目楊錫祐建。

普渡河巡檢司 ,在州北一百里。

舊制,設巡檢司四:一在小甸關,一在龍街關,一在乾海子,一在羅摩耳。

舊設武定守禦千戶所,在府城。

皇清順治十六年,改為千總。康熙六年,裁,今廢。

武定府學校考        通志

本府。和曲州附郭。

武定府儒學 在府治東北。明隆慶三年己巳,土酋鳳繼祖叛。既平,巡撫都御史陳大賓題設「流官」 ,始建學,兩州弟子員總附焉。四年,知府劉宗寅遷於獅山麓。萬曆二十七年,知府劉懋武建躍龍亭於學左,臨泮池。天啟四年,署印同知簡而可建魁星閣。和曲州、祿勸州、元謀縣弟子員皆附府學。其經籍、祭器、雅樂、兵燹無存。

皇清康熙五年,知府張鳳翔、推官林起旦「增修」二十

二年奉

旨「郡邑重修。」二十五年、知府王清賢率屬重修宮牆。

泮池《坊表》:二十八年重建正殿。按《府志》:「大殿五間,兩廡各九間,櫺星門三間,名宦祠三間,鄉賢祠三間,啟聖祠三間,文昌宮正殿三間,享殿三間,左右配房各三間,大門、魁樓、尊經閣、明倫堂五間。」

儒學署 在「明倫堂後」 ,今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