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9 (1700-1725).djvu/9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二溝 :一溝分於大小西村,一溝分於西村之下。

香水壩 溉城東南一隅。

元謀縣

元馬隄 在縣城北,繞城西,下通馬街路。月臼坡 在西溪河上流。水漲時,行人不能渡,石坡匯流,艤舟以濟村民。

左那後山流水洞 山形高峻,流水不灌溉。康熙三十二年,本村耆民余得才等率眾鑿洞三里許,直達山前。流波汪瀚,民利其益。

漢祿壩 接翠壁河流,引西溪水灌溉田禾。車良居壩  、鹽水井壩  、法納木壩、苴寧壩   、能海鬧壩  、午茂壩、

朱補壩   阿那勒霸。

祿勸州

掌鳩河 :來自州北,經易竜入鷓鴣河,受諸溪澗之水。合流至末竜,設一堤阻中引入普濟溝,溉江頭村暨者吉一帶。

獅盤龍河 來自和曲,受山溪諸水於虎跳灘建堤引水入廣濟溝,經木國甸,過州城,溉鶯子竜一帶。盤龍溝 設隄一道,引河中水,溉馬家莊並永平、納吉諸村。

者吉村渠 有二,一在州東北陀的掌鳩河;一在州前納吉村渠。

「桃源村渠  。」 「永平村渠。」

武定府城池考        通志

本府。和曲州附郭。

武定府城池 明隆慶三年,知府劉宗寅、同知鄧世彥移建石城,周六里,高二丈,設四門,東曰迎祥,南曰毓秀,西曰寧遠,北曰豐潤。萬曆間,同知袁國藩增高三尺。崇禎時,知府盧懋鼎修,無池。按《府志》:「舊在五鳳山之東,四面受敵。嘉靖四十五年,巡撫呂光洵既平鳳繼祖之亂,請改設流官。隆慶二年,巡撫陳大賓、御史」 劉翾躬親相度,曰:「省會之藩籬,滇西之右臂也,遷城移府,乃可長久。請命遷獅山之麓。」 布政使鄔連曰:「設險守邦,不宜惜費。」 議定,乃於四年庚午五月初十日起工,迄次年辛未,為石城七百九十丈八尺,圍圓三里三分,高二丈,垛口凡一千三百九十有四。為城樓者四:東曰迎曦,南曰阜民,西曰靖遠,北曰「德潤。」 為鋪者十,為水洞者五,闢三門,府、州治及諸公所次第落成,費布政使司公帑一萬二千餘兩。萬曆三十八年庚戌,知府江至迥重修四門鼓樓,立碑迎曦門內。崇禎元年,知府趙紓四門各增修一層。

皇清康熙二十七年,知府王清賢修城並四城樓及

三門。門上表以石扁,東曰「迎恩」 ,南曰「向化」 ,北曰「撫彝。」

和曲州城池 按《府志》:「舊州城在府城南二十里,蠻名叵簉甸,今九廠。元初改叵簉甸為和曲州,明隆慶年,遷附郭。」

外州縣

元謀縣城池 明成化十六年,土巡捕吳起署事,創築土城,周一里六分。天啟初改甃磚城無池。按《縣志》,「城在府西一百七十里,元時建縣。明天啟二年建磚城,週圍一里三分,新建南北二鼓樓,無東西門,後傾圮,知縣王弘任捐貲營繕北門鼓樓於」

皇清康熙十一年,建立高一丈五尺南門鼓樓於康

熙十二年建立,高一丈六尺。東西二門,自吾必奎叛亂之後,崇禎十七年閉塞不開。城牆垛口六百一十二個。北門起至東門止,高一丈六尺。東門起至南門鼓樓止,高一丈八尺。南門起至西門止,高一丈八尺。西門起至北門鼓樓止,高一丈六尺。

祿勸州城池 ,明初設流,築土為垣,高不及丈,周不盈里。萬曆七年,知州何守拙修築,無池。按《府志》:州在府東北十五里。元時置州,領易籠、石舊二縣。明洪武二十二年建城,裁易籠入州。武宗朝,並裁石舊,因以其地建州治,轄於土府。萬曆七年,鳳逆蕩平,改土設流。郡守辛存仁曰:「祿勸城郭州治缺然未備,臨民之謂何?」 條其議於當道,屬知州何守拙徙建。今城闢門三:東曰排青,南曰嚮明,北曰通和門,各有樓,哨樓十。築土為垣,上覆以瓦,無垛口,週圍二百零九丈三尺。經始於萬曆七年己卯冬,十月。九年辛巳夏,工竣,州治。兼舉巡按劉維、分守道駱問禮,約期按祿,坐讌而慶厥成。兵備副使胡心得有文紀之。萬曆四十四年,同知袁國藩署州事,復增城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