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9 (1700-1725).djvu/9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猗朵山 在府城西,有泉,下流為南甸洞。洒拍山 在府城北。

佐丘山 :在城北十里。山中平坦,花木長春。有澤廣五畝,無盈涸,名洗馬池。一流為勒洟溪,一流為東波溪。

飛霞洞 在州里仁村。崖際玲瓏,飛青輝紫。樹木扶疏,藤蘿繚繞,燦然可觀。桃花流水,不亞武陵。

千佛洞 在州。洞內幽深,石盡,如佛如僧,或跏趺,或面壁。斜枕而臥者,抱膝而坐者,不可名狀。「香水泉 」 在城東二里。春時水香,飲之消疾,夏日洗頭去風。

《盤龍河 》曲遶紆迴,襟帶府城。

鎮槽河 :在城西南二十里。水味甘冽。

銀槽水 ,在獅山後,從石窟中湧出,清冷甘冽,武陽弟一泉也。鳳氏以銀為槽,珍惜之。

勒洟水 ,流入金沙江。

元謀縣

茶房山 在縣治東二十里,即馬頭山之巔也。高數百餘丈,特出眾山。立馬絕頂,極目四望,不僅縣轄十馬皆在覽中,而大姚、定遠諸峰盡供眼底,真元陽一大觀也。又為西蜀往來通衢,與和曲州轄之望城關相接。山高無水,行人苦之。順治初,縣人建庵置僧其間,刳木引泉,煮茶施濟,以解征途之渴,故以「茶房」 名山焉。

環州山 即和曲土舍李小黑之住山也。山雖隸州,而山峰山面實環列於縣之東北,與雷應山相倚。金江繞其北,西溪瀠其南。遙望層巒疊嶂,峭壁懸崖,樹木深秀,儼若翠屏插天。

長山 在縣治西北五十里。綿亙數十餘里。周圍多石壁,俯視臨大河。其間有洪福寺之清雅,海會堂、彌勒寺之幽深。明季吾必奎叛,結寨於此,至今尚有遺跡,故又以「吾必奎土寨」 名焉。翠峰山 在縣治西四十里。上有石洞,峭壁懸崖,清泉石澗,故建清涼寺於峰下。隔澗一山,水遶其後,與翠峰對峙。訪之土人,皆莫能名。山之陰為楊柳村,前俯平疇,秀色可觀,因名之曰「磨青山。」

丙弄山 :在縣城南門外。

龍山 ,在縣治西三十里。高峙金方,層坡疊嶂,清溪匯流,草木鬱蔥於山之首。康熙壬子年,建回龍寺,開山僧宗解苦行創立。

怕染山 ,在縣西北二十里。山之西,翠壁萬仞,一峰斜插,有怪石下垂。

大梁山 :在縣西十五里。產火光石。

五簋山 ,在縣西十五里。山下有溫泉石穴二處,皆深五十餘丈,可坐百人。

象山 在縣西十里

獅山 在縣西十里,與象山相對。旁有狗扒崖、巖羊坡。

馬連山 在縣西十五里。有箐三:梅子箐、雷驚箐、老虎箐。

月臼山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山下清流瀠繞,可以行舟。

蓮花山 在縣東北三十里。形如蓮,蔥秀可觀,故名。

溫泉山 ,在縣西南三十里。山之東有石竇,水從竇中流出。

雷馬山 :在縣西北六十里。產白銅。

雞鳴山 ,在縣北五十里。相傳有仙阻水成海,夜忽有雞鳴,遂名。土人建佛塔其上,吾必奎亂毀之。

水泛蓮華山 ,在縣北六十里。

叢蛇山 ,在縣北五十里。

午茶山 在縣東十里

佛應雷山 在縣南二十里。上有城隍廟,又名城隍山。

虎嘯山 ,在縣西北五十五里。

大鷹山 ,在縣西北七十里,秋後鷹宿於此。《中山 》,在縣北五十里。

東甸山 在縣東十里

定見山 ,在縣東五十里。

雷布山 :在縣東北七十里。

尖峰山 在縣西二十五里。

「蠃髻峰 」 ,在住雄山之巔,圓如髻,蔥翠可觀。「青山崖 」 在西溪河下,有清澗。

高坡 ,知縣劉晦改徙縣治於此,舊址尚存,界接和曲州。

「雙風洞 」 ,在怕染山,風自洞出,冬溫夏涼。「仙人洞 」 ,在翠峰山內,有天生石佛。

蝙蝠洞 :在翠峰山之旁,內聚蝙蝠數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