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9 (1700-1725).djvu/4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議,謂「築城復縣,立千戶所以兵守之。」總兵官黔國沐 公洎,前巡撫藩臬皆是之。乃遣按察副使歐陽君往 相度。歸言「舊治隘,不可城,亂後民多死徙,不可縣。惟 築城置所於舊」治之左,何見村為宜?遂以疏聞,報可。 是戊子十月也,將事事尋,民胥怨,謂村地苦磽陿,又 鑿井不泉,害將以生。乃群訴於巡撫都御史胡公。公 云:「此大事也,可拂民乎?」遽命復議,而民情牢不可破。 公即以憂歸。自是寢不復議者幾三年矣。辛卯五月, 巡撫都御史顧公至,聞之亟命按察僉事劉君從尋 父兄子弟往質之,皆實。再引示所擇,今地皆懌。又別 遣參議朱君往覘之,益符,遂以歸報,則又有持異說 以搖之者。公乃率提學僉事王君、都指揮樊泰及六 衛指揮往,則尋父兄子弟已數百人,迎伏道左曰:「今 生我矣。」乃陟山降原,遍歷舊地,與何見村與新所議 地,皆曰:「惟茲可以永生生矣。」遂以改地之狀,及增漢 軍,監土軍,設吏目,備官守,洎前疏所遺者,悉以聞。行 徵軍民會役,命左布政使高君慮財用,計徒庸,輸餱 糧。用僉事劉君議,合千戶所於城北坎位,則俾知府 劉秉仁率僚屬告始事於城隍,用牛一、羊一、豕一。二 月,役者至,則以指揮王章同知府領提調,陳仲武領 東門,胡紹領南門,周瑀領西門,張略領北門,蘇綱領 中城,皆佐以千百戶二人給以廩餼,嚴以勸戒,申以 賞罰,示以裒次。乃斬木於海尾甸沙,伐石於石灣麥 沖,陶土而埴,煆石而灰,峙楨幹,鳩編管,架廬舍,引泉 以陶,濬河以運。於是築之畚者、虆者、鍤者、捄者、舂者、 甃之、拱者。者。「鑿者。污者。納石實者。瀋灰而沃者。繕 之斧者。斤者。鋸者。斷者。削者。執尋引而審面曲直者。 冶者。墁者。黝者。堊者,施丹漆而設色者。取材之肩者。 負者。舁者,駢牛而車曳者。」「而浮舟而挽者,執雜役 而奔走者,持旌斾而循視者,罔不力。而主地之官,復 聯以什伍之法,均以老穉之宜,示以作息之節。是故 六月土城成,九月四門立。」時久旱,饑而始有年,役者 請穫稻未返。適御史楊公至,下令趣之,「民趨歸如流, 城樓並作,公私咸備。前所命都指揮金章、馮立各率 所統,畢至越發,巳二月,甓城」訖工。是故《金湯》言言兵 衛嚴嚴物彙啿啿民心杆杆婦女老穉忻忻,士 庶修修,大山長谷,離逖之氓,趨觀仰嘆者,吁吁而馮 馮矣。計役日二千人,歷一年又一月,共人八十萬,米 一萬三千石,羨銀四千兩。茲惟顧公始之中之終之, 亦惟左布政使范君、按察使蔣君、參政祝君、謝君、副 使刁君輩先後殫心協力。故期年之間,而地為改觀, 人為更新,彝為讋服,治為興起,郡為增「重,而氣化人 事交孚以升也。」狀之所具如此。志淳第撮其概以書, 而於其敘功績之詳,謀猷之遠,經畫之細,悅以使民, 忠以為國之懿,尚弗克盡也。獨念成化丁酉,志淳試 《場屋策問》,尋甸之亂,莫可誰何。朝廷創設巡撫,選極 名臣而隆其任,亂本始拔,今未五十年,而產禍滋大, 顧若此無亦是之務乎?夫恃斯城者怯,忽斯役者惂, 遠斯土者盤夷,斯民者荒均,非所以久之也。鑒往而 懼,承今而愓,心為民之心而不渝於久,此則諸公所 同願,尋民而同仰,亦天人所同歸矣。高朗顯融,令聞 長世,奚啻光照於玆石。

《遠山亭記》
程封

余宰南寧之六年,乙巳夏,視邑稍暇,擇署東偏藂翳 之隙,築亭其上,而榜之曰:「遠山亭。」高不逾二丈,四週 寬一丈七尺有奇,與天末樓相通。旁治石級,層齒而 登,繞出亭上。樓前竹石林木,皆在亭下。又因其去土 築亭之地,引其左右之流,以瀹於亭下,而鑿為半畝 之方塘。亭之上不剪不斲,不節不梲,蓋不欲以起居 「晏私之事,眺望觀覽之美,而重勞吾民也。」嗟嗟!余之 築玆亭也,以遠山名,而余之居此六年也,實未嘗知 有山焉。南寧介於滇、黔門戶之區,差徭日繁,民生日 蹙,四方郵符賓客之所踵至,縣令日事送迎,飭廚傳 轂交蹄劘而且不給。雖群山巀嵲,首尾盤錯,數十百 里,重疊羅立於此亭之前,余安得一日之暇,而為之 縱目而騁心哉?夫目前所見為山幾何?由咫尺之內, 推而及於百里千里,以至於萬里山,正無窮也。以群 山之在目前者,而尚不及見,而又何取於遠計?余十 餘年前,奔走於燕趙齊魯之墟,太行、少室之下,折而 至於吳頭楚尾,轉而及於父母之邦紫陽、黃海之間, 其山川相接,幾萬餘里。自服官於荒陬彝徼,直如禹 跡之所未窮,漢驛之所不通。方且去親舊,棄廬墓,弟 兄不見成立,兒女不及婚嫁。二三昵友,終年不通音 問。間有鄉里僮僕往來,動以隔歲為期。凡余一身之 外,固已邈然。託之寤寐,付之浩歌,將無之而不遠,而 又安在於山也?抑古人有云:「長歌可以當哭,望遠可 以當歸。或於鞅掌困憊憂愁賤辱之餘,而斂心靜氣, 一往遐矚,安見十餘年來之所遊歷,百千餘里之所 綿亙,不儼然在吾目中耶?」夫官如傳舍,一歲再更,即 有愛戀,不當得留。余居此已六年,廩有宿逋,帑多積 債,窮到骨矣。過此以往,不知幾時當去。此亭不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