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9 (1700-1725).djvu/2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曲靖府公署考        通志

本府

曲靖府治 舊在城中,明末為流賊所毀,借駐民居。

皇清康熙二十九年,知府李天璣修於南門內。《舊察》

同知署 借駐民居

通判署 舊同府治,今移駐平彝衛城內,明弘治七年建。天啟二年,叛酋設科李賢焚燬,巡撫閔洪學檄參將袁善修復。

皇清康熙二十六年,裁「衛」,移通判,分防於內就衛署。

居之,後復縣通判署。無考。

經歷司署 今頹壞

司獄司署 舊在府治內。明末兵燬。

廣盈倉 在府城南門內。

公館 霑益、馬龍、平彝、舊俱設於城內,今皆毀廢。

督學道考場 舊在察院西,因兵毀,今以舊府寓為之。

南寧縣治 舊在城內東,明洪武十四年建,久焚燬,今移駐於曲靖衛舊署。

養濟院 按《明通志》:「在府治南城外,一在尋甸道源村書院左。嘉靖間,知府王尚用建。」

演武場 按《明通志》:「一在曲靖衛城北,一在馬龍守禦千戶所,一在越州衛城東,一在平彝縣城東,一在陸涼衛治東。」

外州縣

霑益州治 在城內,明洪武十七年建,久廢。今移駐交水城內。

吏目署 在州治

陸涼州治 在城內,明洪武間建。

皇清康熙八年,裁衛署為「州署」,知州江維祥重修。

吏目署 在州治

羅平州治 在城內。明萬曆間建,後燬。

皇清康熙五年,知州王鴻勳重建。二十九年,知州陳

柿祚重修

吏目署 在州治

馬龍州治 在城內,明洪武十八年建。

吏目署 在州治

協鎮府署 按《州志》,在州署右。左營在東門外,右營在南門外。

察院行館 在城中,久廢。

軍糧倉 在州署左,知州王鴻勳建。

貯運倉 在軍糧倉右,署州事唐光椿新建。義濟倉 附「軍糧倉」 左。署州事周蔚新建,知州張含章成之。

尋甸州治 在城內。明成化十九年建,後徙魯兀山下。嘉靖六年,逆銓之變,復徙今署。

吏目署 在州治內

舊制,推官一,照磨一,俱在府治內;縣一,在亦佐縣城內。巡檢司三,一在松韶關,一在阿幢橋,一在魯婆伽嶺。稅課司一,在交水。陰陽醫學俱全。今皆廢。

平彝縣治 ,即衛守備衙。康熙十二年,守備李之陞建大門、二門各三間,大堂五間,辦事房八間,川堂三間,後樓五間,廂房十四間。三十二年,駐劄通判沈宏緒於署左增建花廳三間,書房三間,廂房三間。四十一年十月,知縣任中宜於書房後建廚房三間,花廳右建書房二間。典史衙 在縣右,舊驛官署。

駐防衙 在縣左,舊千總署。

廣會倉 在署前,原貯左所屯糧。

交水倉 在交水城內,貯右所屯糧。

曲靖府學校考        通志

本府。南寧縣附郭。

曲靖府儒學 「在府治東水閘口。明洪武十七年建,永樂元年重修。景泰五年,巡撫都御史鄭顒重修。成化三年,巡按御史朱皚、知府張純重修。弘治七年,巡按御史何琛、章忱增修。嘉靖二十九年,巡按御史趙炳然、副使熊楫遷啟聖祠於廟東北,建名宦鄉賢祠。萬曆七年,巡按御史劉維建進賢樓。十三年,巡按御史」 李廷彥加修。萬曆二十九年,南寧縣知縣李藻增修,崇禎十三年,兵備道王敬錫重修。土寇沙定洲焚燬殆盡,郡人士議遷於城之中白馬廟。丁亥三月,流寇屠城,復成灰燼。

皇清順治十七年,教授楊克猷、教諭李維鉉申請知

府李率祖議以舊衛址建學詳允。於康熙六年倡率同知張皋謨、通判劉孔學、南寧知縣程藎、教授陳蒙俞,捐俸置《經籍大全》及「《性理》《通鑑》」 諸書。今復散失。康熙二十二年,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