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8 (1700-1725).djvu/10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東至楚雄府南安州界一百二十里。

西至順寧府,雲州界二百二十里。

南至鎮沅府界二百九十里。

北至楚雄府鎮南州界一百三十里。

由府至省,一千八百里。

東西廣三百四十里,南北袤四百二十里。

形勝附

《舊志》:邦泰、孟沼突兀於東南;景、董、鶴籠逶迤於西北。大河源夙名水寨,沿江路長抱山根。蒙樂為屏,屹矣崆峒之勢;蘭津若帶,儼然江漢之長。徼外之極邊,緬僰之阨塞。

景東府山川考        通志

錦屏山 在城南一里,青翠如屏。

邦泰山 :在城東北。土官世居其麓。

景董山 在城西北。昔為彝寨,後立衛城,今裁。鶴籠山 在城北三十里。一峰突兀,頂圓如盤。蒙樂山 在城西北九十里,一名無量山。亙三百餘里,一峰特起,上有石枰,蒙氏號為「南嶽」 ,毒泉出此,人畜飲之立斃。

浪滄江 ,即蘭滄江,經城西南二百餘里歸《車里》江,入南海。

「大河 」,源出定邊縣河。村,合三岔河,流經府治南入馬龍江。

通華河 在蒙樂山南

清水河 在蒙樂山北。二河俱東流入大河。「筧泉 」 源出蒙樂山舊衛城。舊無井泉,明指揮袁賢始治竹筧,引入城中,鑿池構亭於上。龍潭 ,在府北九十里。歲旱,禱雨有應。

水利附

水寨渠 在治東十五里。

者孟渠 ,在治南五十五里。

者干渠 ,在治南七十五里。

景東府城池考        通志

景東府城池 ,係衛城。明洪武二十三年建,周二里。東曰利城,南曰《泰女》,西曰定彝,北曰「肅清。」

皇清康熙九年,設城守,建營房,別為小城,周一里四。

分在衛城之外景東山頂,名曰「玉筆城」 ,無池。

景東府關梁考        通志

安定關 在府北二十里,接壤定邊,為郡咽喉。景蘭關 母瓜關

通化橋 在府北一里。建自明洪武二十三年,水溢傾圮。

皇清康熙十年,同知胡向極捐俸重修。

馬官橋 、新橋 俱在府南六里。

平川橋 在府南十里

孔雀橋 在府南十八里。

南川橋 清涼橋 俱在府南二十三里。大河橋 在府東二里。覆以瓦屋四十九楹。今因水溢傾圮。

水寨橋 在府北十六里。

新站橋 在府北八十里。水泛衝沒,往來病涉。

皇清康熙九年,同知胡向極捐俸重修。

蘭津橋 西岸峭壁竦立,仰插霄漢,俯映滄江,飛泉急峽,複磴危峰,信奇觀也。以鐵索南北為橋,相傳「漢明帝時造」 ,永樂間重修。

景東府公署考        通志

掌印同知署 在衛城南門外景董山之右。明洪武二十一年建,因兵毀,同知倪巽生修建。

皇清康熙二年,同知薛藎、五年同知郭世榮,相繼重。

經歷司署 在治內

積盈庫 在治內

景東衛指揮 ,在府城。

皇清順治十六年,改為守備。康熙六年,裁,今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