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7 (1700-1725).djvu/6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間:櫺星門三間,名宦祠三間,「鄉賢祠」 三間,啟聖宮五間,明倫堂五間,二門三間,大門三間,東西齋房各三間。

學署 ,在縣城南門內。正署建於「聖域門」 、訓署建於「賢關門。」 自明洪武十九年至弘治十五年,數遷其地,而學制始定。以知縣余人俊修擴學宮,相度氣脈分注之處,創兩學署。正堂各三間、住房各三間、廂房二間,大門二門,規模清肅。自祿酋燬縣城後,至今諭訓仍寄寓民居,公署蕭然。

社學 一在禦城內,一在楊廣鳳山,今廢。義學 在城內。康熙二十九年,知縣魏藎臣捐俸延師訓課。

射圃 在儒學內,今廢。

學田 坐落未詳

河西縣儒學 在縣治東。元泰定間建。明洪武二十九年重建。嘉靖十二年,知縣吳紹祖改遷。三十一年,兵備蔣宗魯重修,歲久傾頹。

皇清康熙二十四年,知縣楊汝楫、訓導嚴以恭奉 旨重創,建正殿三間,兩廡各五間,大成門三間。《名宦》:

祠三間:「鄉賢祠」 三間,櫺星門三間,泮池全。右為「明倫堂」 五間,左為「啟聖樓」 三間。

學署 :教諭署,在廟左桂杏樓後。大堂三間,草廳三間。訓導署,在廟右,大門三間,儀門一座,明倫堂五間,餘宅零星不等。

義學 在文廟左。書樓三間,耳房、學舍各五間,講堂三間,齋、膳舍各二間。康熙四十年知縣蔡醻建,學租二十石,皆蔡醻所置。四路義學 ,康熙五十年縣令周天任置。嶍峨縣儒學 ,「在縣治東。明洪武十五年建。嘉靖三十四年知縣邵元善修。天啟七年知縣蔣恆益移出縣城之北,創建泮池一,櫺星門一座,大成門三間。」

先師殿五間,兩廡各七間,啟聖祠大門三間,《明倫》

堂三間,啟聖殿三間,名宦祠一間,鄉賢祠一間。學署 在城內舊廟旁,左為教諭署,右為訓導署,各有大門、廳堂、樓房、廚室。兵燹後俱燬。義學 在縣城內,康熙二十九年,知縣吳懋英捐俸延師訓課。

蒙自縣儒學 在縣治東。明洪武二十七年建。成化十九年,訓導趙子禧修。嘉靖元年,本府推官江魚改修。萬曆四十七年,郡人尹廷俊建先儒祠。天啟元年,縣師生建文星閣,歲久傾頹。

皇清康熙二十年,知縣孫居湜修建「大成殿」,三間「二。」

十一年重修。五十一年,教諭侯以璋重修,規模更加壯麗。兩廡各三間,左神庫,右神廚。康熙九年,知縣羅鉅璘、教諭董永能增置數間。二十一年,知縣孫居湜重修,及先賢、先儒、名宦、鄉賢神位。四十年,教諭侯以璋重修。戟門三間,康熙三十三年知縣陳志友、教諭張純一、訓導朱葵修,即今「大成門。」 櫺星門,嘉靖元年推官江魚建。二十五年,都司石邦憲、知縣龍恩修。萬曆十一年,縣丞東輅又修。康熙二十三年,知縣孫居湜又修。五十一年,教諭侯以璋重修。泮池在廟南,邑人稱為「學海。」 隆慶時,知府錢邦稱濬為池,即其土壘為三山,勢若筆架形。家言印浮水面,煥乎其有文章。是歲舉於鄉者二人,登進士第者一人,萬曆十年,縣丞車輅重濬。啟聖祠舊在廟後,萬曆十年,知縣陳汴移至尊經閣前,後廢。康熙二十二年,訓導黃應泰重建。四十九年,教諭侯以璋改建,比前高闊。五賢祠三間,居殿左。康熙四十八年,教諭侯以璋建,分教職行禮。尊經閣萬曆時教諭朱良用建,今廢。敬一亭在尊經閣下,中置臥碑。明倫堂三間,久廢。康熙二十二年,訓導黃應泰重修;博文齋三間,嘉靖二十五年,都司石邦憲、知縣龍恩改建德,今廢;約禮齋三間,嘉靖二十五年,都司石邦憲、知縣龍恩改修業,今廢。學門三間原東向。成化時縣丞陳溥移向南,久廢。康熙二十二年訓導黃應泰重建。大魁閣在廟前,面拱學海,傑然特出。文昌宮在明倫堂右。名宦祠在戟門左,知縣李時用建。鄉賢祠在戟門右,知縣李時用建。育賢館在殿右,康熙四十七年,教諭侯以璋建。

學田 五處一在縣南,一在縣北,一在濫泥壩,一在豹子沖,一在《朋勒》。

社學 三間在縣西,今廢。

義學 在縣西。康熙五十年,議置學金六兩,學租八石。田坐雞街阿乃寨老軍田。

見湖書院 明紳尹廷俊建。厥號「見湖」 ,故以名院。萬曆時,其子紹皋遷於廟之左,祀宋諸儒。今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