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7 (1700-1725).djvu/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妻「慈善之祠」 ,事見《古蹟》。

浪穹縣

興慈廟 在縣治南

羅溪廟 在縣治北

賓川州

碌磨廟 在州境內

雲龍州

黑水龍神廟 在州瀾滄江涯。先是,渡者多溺,立廟遂無患,歲以春秋致祭。

三崇神祠 在三崇山麓,春秋致祭。

寺觀附

本府。太和縣附郭。

普寧寺 一名「無量寺」 ,在府治南。明初汝南王建習儀之所。

《大我》寺 在府治南。

銀相寺 在府治北五十里。

感通寺 在城南十二里。漢時摩騰竺法蘭由天竺入中國時建。明太祖有御製詩十八章,賜僧無極。今存。按《明一統志》:「在點蒼山四峰之半,舊名蕩山,又名上山。中有三十六院。其南三峰之下,有金相、法真二寺。一峰之下,有法圖寺。」 崇聖寺 在城西北。寺凡三塔,其一高十丈,十六級,其二差小,各錯金為頂。頂有金鵬,世傳龍性敬塔而畏鵬。大理舊為龍澤,故以此鎮之。寺有觀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氏時董善明鑄,有雨銅供冶之異。旁為瑞鶴觀,嘉靖間修。按《明一統志》:在點蒼山十峰之下,唐開元中建。中有三塔,製極精巧,今名三塔寺。

弘聖寺 在城西南。有塔高十丈,為級十。世傳周時阿育王建。嘉靖間,郡人李元陽重修,修撰楊慎記。按《明一統志》:在點蒼山七峰麓中有塔,高二十丈,又名一塔寺。其北有大光明寺。玉局寺 在府治西南四里玉局峰麓。左有唐杜光庭祠。

無為寺 在城西北點蒼蘭峰之半,明永樂八年建。

帝釋寺 ,在城西北應樂峰,其地靈異,夜半或聞天樂聲。

天臺寺 ,在城南龍泉峰麓,一名「祭天臺。」 救疫寺 在蘭峰無為寺上,內有井,世傳其水能救疫。

大悲寺 :在城東南隅。

三聖寺 ,在城西,內有三像,相傳自天竺得來。觀音閣 在城北。上羊溪。戮魔石,相傳觀音既閉,羅剎以此石鎮之,後人遂建閣其上。

普濟寺 在城北三陽峰麓,元末建。

石雲寺 在城北白雲峰麓。昔人見崖下有光,掘地得石佛,乃建寺祀之。

覺岸寺 ,在城北洱河濱磻村,村有分河石。靈會寺 ,在城北院榜村。昔蒙氏征麼些,渡金沙江,見佛像,迎置於寺。

大慈寺 在城北三十五里,唐時南詔建,內有卓錫泉,相傳僧慧普以錫卓地,而泉湧出。尊勝寺 ,在城東南月溪村,明弘治間建。圓照寺 在城西,內有羅扇井。

崇恩寺 在城南九里。昔有神僧,乘三角青牛,至此坐化。又段思平逃難匿此,以門封蛛網,追者疑其逸去而返,遂免難。

法真寺 在城南佛頭峰麓。

鶴頂寺 ,在城南佛頭峰之半,盤龍禪師所建。明嘉靖間重修。今殿中拜石有禪師足跡,深六分。

靈鷲寺 ,在城南馬耳峰之半,舊有千僧道場,其南為「陽南寺。」

靈塔寺 在城南斜陽峰麓。唐段赤城誅蟒,為蟒所食。人思其功,於蟒腹中取其骨葬之,建塔其上,山半為寶林寺。

海會寺 在龍尾關將軍洞南。有普濟寺、覺真寺。

羅筌寺 在洱河東玉案山。初,洱河多有龍覆舟,神僧道安結庵此地,夜見童子百餘人語曰:「師至,吾屬不安,盍遷去?」 師厲聲曰:「是法住法住,安從遷?」 明日水浮死蟒百餘,海患乃息,因創寺。西有天鏡閣。

棲霞觀 在城西北,明宣德七年建。

古靈觀 在城北四十里。

海印庵 在城西二里,明指揮王槐建。

元真觀 在點蒼山半。明嘉靖間,郡人李元陽建。

趙州

遍知寺 ,在州城西,習儀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