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5 (1700-1725).djvu/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互相告訐,言茂已死,上以功臣子,猶加憐憫,釋二人告訐罪。今有人言茂實不死,宗壽等知狀,已遣散騎舍人諭宗壽捕茂,久不復命,其意莫測,特命榜諭爾等知之。如茂果存,則送至京師以贖罪。如果死,宗壽亦宜親率大小頭目至京,具陳其由。」 三月,廣西布政司言:宗壽屢詔赴京,拒命不出。又言南丹奉議等蠻梗化。帝復命兵部尚書致仕唐鐸往諭,宗壽迄不從命。詔發湖廣、江西所屬衛所馬步官軍六萬餘,及諸衛官軍,各齎三月糧,期以秋初俱赴廣西,從大軍進征龍州、奉議等處。八月命都督楊文佩征南將軍印,為總兵官,都指揮韓觀為左將軍,都督僉事宋晟為右將軍,劉真為參將,率京衛馬步軍三萬人至廣西,會討龍州及奉議、南丹、向武等州叛蠻。師行,帝撰《文》,遣使祭嶽鎮海瀆諸神,遣禮部尚書任亨泰、監察御史嚴震直使安南,諭以討龍州趙宗壽之故。令陳日焜慎守邊境,毋助逆,勿納叛。遣人諭文:「調南寧衛兵千人,江陰侯吳高領之;柳州衛兵千人,安陸侯吳傑領之;皆令其建功自」 贖。又詔文等如兵至龍州,宗壽親來具陳茂死之由,則宥其罪,若詐遣人來,則進兵討之。既鐸還京,言宗壽伏罪來朝,乞罷兵勿征。詔文移兵奉議,仍命鐸至軍參軍事。九月,宗壽偕耆民農里等六十九人來朝謝罪,貢方物。

二十二年,以向武州蠻叛,置向武州守禦千戶所。

按《明外史土司傳》:「洪武二年,向武州土官黃世鐵遣使貢馬及方物。詔以世鐵為向武州知州,許世襲。二十一年四月,廣西布政司言向武州叛蠻梗化。時都督楊文佩征南將軍印,討龍州、奉議等處,復奉命移師向武,又調左副將軍韓觀分兵進討都康、向武、冨勞諸州縣,斬世鐵。以兵部尚書唐鐸言,置向武州守」 禦千戶所。英宗正統六年,改設利州治。

按《明外史土司傳》:「正統二年,泗城州土官岑豹攻叔利州知州岑顏地方,掠其妻子財物。朝廷命官撫諭,而負固不服,增兵拒守。都督山雲以聞,乞發兵勦之。帝敕雲曰:『蠻夷梗化,罪固難容,然興師動眾,事亦不易,其更遣人諭之』。五年,顏奏豹侵占及擄掠罪,頭目黃祖亦奏豹殺其弟,籍其家。故土官知州岑瑄女亦」 奏豹占奪田地人民,囚其母盧氏。帝復遣行人朱昇、黃恕齎敕諭之,并敕廣西、貴州總兵官親詣其地,令速還所侵掠。如不服,相機擒捕。六年,總兵官柳溥奏:「行人恕昇同廣西三司委官諭豹,退還原占利州地。豹時面從,及回占如故。今顏欲以利州利甲等莊易泗城古那等甲,開設利州衙門,宜從其請。發附近官軍遣顏赴彼撫治蠻民。倘豹仍拒逆,則率兵勦捕。」 從之。

英宗天順四年,田州土目呂趙伏誅。

按《明外史土司傳》:「天順元年,頭目呂趙偽稱敵國大將軍,率眾劫掠南丹州,又據向武州,武進伯朱瑛以聞。兵部請命瑛及土官岑瑛勦捕。二年,巡撫葉盛奏:田州府叛目呂趙勢愈猖獗,殺知府岑鑑,占據地方,偽稱太平王,圖謀岑氏宗族,冒襲知府職事。帝命總兵速討,以靖地方。四年,巡按御史吳禎奉敕勦呂趙」 ,選調官軍土兵,攻破功饒、婪鳳二關,直擣府城。呂趙攜妻子挾知州岑鐸等遁。官軍追至雲南冨州,奪回鐸等,斬首四十九級,賊眾悉降。趙以數騎走鎮安府,追及之,斬趙及其四子并從賊十八人,獲其妻孥及偽太平王木印、「無敵將軍」 銅印,及鳳旗、盔甲等物。復委知府岑鏞仍掌府事,撫安人民。田州平,帝遣使齎敕獎諭禎等,并敕鏞「謹守法度,保全宗族。」

憲宗成化元年,泗城州知州岑豹殺上林長官司岑志威。

按《明外史土司傳》:「成化元年,岑豹聚眾四萬,攻劫上林長官司,殺土官岑志威,占據境土。巡撫奏聞,兵部言豹強獷如此,宜調兵擒捕,明正典刑。從之。」

成化十六年,田州土目黃明伏誅。

按《明外史土司傳》:「十六年,田州府頭目黃明聚眾為亂,知府岑溥走避思恩,總督朱英調參將馬義率軍捕明,明敗走,為恩城州知州岑欽所執,并族屬悉誅之。」

孝宗弘治九年,設歸順州,以峒主岑瑛知歸順州事。是年仍以岑溥為田州知府。

按《明外史土司傳》:「歸順州舊為峒,隸鎮安府。永樂間,鎮安知府岑志綱分其第二子岑永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