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5 (1700-1725).djvu/4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鎮遠州,舊名「古隴。」 洪武初,趙勝昌歸附,世襲知州。

茗盈州,洪武初,土官李鐵釘歸附,世襲知州。安平州,舊名「安山」 ,為西原農峒地。洪武初,土官李郭佑歸附,世襲知州。

思同州,舊名「永寧」 ,為西原地。洪武元年,土官黃克嗣歸附,世襲知州。

養利州,洪武初,土官趙日泰歸附,授知州。萬承州,舊名萬陽,洪武初,土官許郭安歸附,授知州。

全茗州,舊名「連岡」 ,為西原地。洪武初,土官李添慶歸附,授知州。

結安州,舊名營周,為西原農峒地。洪武元年,土官張仕榮歸附,授世襲知州。

龍英州,舊名英山。洪武元年,土官李世賢歸附,授世襲知州。

佶倫州,舊名那兜,為西原農峒地。洪武二年,峒長馮萬傑歸附,授世襲知州。

都結州土官,農姓。洪武初,內附,授世襲知州。上、下凍州,舊名「凍江」 ,洪武元年,土官趙貼從歸附,錫印,授世襲知州。

左州,舊名左陽,土官黃姓。洪武初,黃勝爵歸附,授知州。

羅陽縣,舊名「福利」 ,陀陵縣,舊名「駱陀。」 洪武初,土官黃宣、黃富歸附,並授世襲知縣。

二年以左江土官黃英衍為太平府知府按《明外史土司傳》:「二年七月,左江土官知府黃英衍遣使奉表貢馬,乃改為太平府,以英衍為知府,許世襲。」

宣宗宣德元年,崇善縣趙暹反,總兵官顧興祖平之。

按《明外史土司傳》:「宣德元年七月,崇善縣土官知縣趙暹謀廣地界,遂招納亡叛,攻破左州,執故土官,奪其印,大肆劫掠,占據村峒四十餘所,造火器,建旗號,稱王署官,流劫州縣。事聞,帝命總兵官顧興祖會廣西三司勦捕。興祖等初招之不服,遣千戶胡廣領兵討之,暹扼塞拒守,廣進圍之,紿出所奪各州印信,撫」 諭其脅從官民,復職歸業。暹計窮,謀從間道遁。廣諜知之,伏兵邀擊,暹及其黨皆就擒。時左州土官黃榮亦奏:「蠻人李圓英劫掠居民,偽稱官爵,意圖不軌,乞發兵勦捕。」 帝謂兵部曰:「蠻民愚獷,或挾私讎忿爭戕殺來告者,必欲深致其罪,未可遽信。其令鎮遠侯併廣西三司體實,先遣人招撫。如叛逆」 果彰,發兵未晚也。

二年,百戶許善有罪,伏誅。

按《明外史土司傳》:「初,善知崇善縣趙暹謀逆,善舊與暹交,為之容隱。及總兵官遣善追暹,又受暹馬十匹、銀百兩,故緩暹,冀圖幸免。事覺,下御史鞫問,得實,斬之。是年四月,崇善縣蠻趙嵩,左州蠻黃貴皆以謀叛伏誅。」

憲宗成化八年,永康州土官楊雄傑反,尋伏誅。按《明外史土司傳》:「永康州土官楊姓,成化八年,楊雄傑糾合峒賊二千餘人,入宣化縣劫掠,且偽署官職,總兵官趙輔等擒誅之。」

太平府部藝文一

《太平府學記》
明·丘濬

「國家受天休命,克相上帝,以治以教,際天所覆之地, 凡具人形居地之上者,咸有以安其生,復其性。」廣西 左右兩江,在嶺嶠以南之極處,唐宋已來,固已州縣 之。然至今其守宰猶襲用其土官,學校,尚未遑立,惟 太平一府,其守特出朝命常調,且立學設官,俾以教 焉。兩江州郡,前此所未有也。成化丙申,番禺何侯楚 英來知府事,慨然以教化為意。凡可以為一郡之人 變化其習、奠安其居者,無乎不用其心,大要欲其民 風土俗一旦與中土等彝。任未期年,政行化施,民猺 胥役。乃與其佐同知韓廷域、通判蔡顒、推官陳宣等 謀曰:「左右兩江皆無學,而吾太平獨有學;太平之支 郡屬邑皆無學,而獨府有學,是則茲」學之建,其標準 之所示者廣、風化之所及者眾,非內地他學校比也。 絃歌俎豆之地,師生之所蒞止、民人之所瞻仰,為政 首務,莫此為急。乃鳩工庀材,重加修葺;規制宏壯、藻 飾華麗,視舊蓋有加焉。既成,適生員陳鼎、趙馳應、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