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4 (1700-1725).djvu/9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四百四十四卷目錄

 南寧府部彙考四

  南寧府祠廟考寺觀附

  南寧府驛遞考

  南寧府兵制考

  南寧府物產考

  南寧府古蹟考陵墓附

  南寧府猺獞峒蠻考

職方典第一千四百四十四卷

南寧府部彙考四

南寧府祠廟考        府志

本府。宣化縣附郭。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府城外東一里。明嘉靖二十五年,知府郭楠創建。每歲春、秋二仲月上戊日致祭。今圮,無存。

社稷壇 :在府城外東北二里。每歲卯、酉月上戊日致祭。

郡厲壇 :在府城北二里。每歲三月清明、七月朢、十月朔致祭,以城隍之神主之。

旗纛廟 ,「每歲九月霜降日,武員統將領詣教場致祭。」

城隍廟 「在府治西。地勢高聳,為五花之一峰。洪武初建。弘治中,知府劉芳重修。嘉靖二十五年,知府王貞吉重修。」

皇清康熙七年被火變,廟宇盡燬。知府韓章、通判顧

鼎植又重建之

府土穀祠 :在府儀門左,歲春秋仲月上戊日致祭。

縣土穀祠 在縣內,祭如府制。

關帝廟 在府治中,宋建。正德十六年,有司概以淫祠燬之。嘉靖八年,都御史姚鏌命知府蔣山卿重建。

東嶽廟 在府城內北

南嶽廟 在府城外西

龍母廟 在安塞門外

華光廟 在西城外

三界廟 一在鎮江門內,一在西城外。

㐲波廟 漢伏波將軍馬援征交趾,駐師於邕,樹銅柱,分茆於兩江上,民賴以寧,立廟祀之。楊茂先題曰:「如今邕桂多公廟,千載流傳尚有神。」 按《通志》,伏波廟有二,一在府城西岸一里,一在橫州東六十里烏蠻灘上。漢馬援征交趾,駐兵於此,人立廟祀之。明洪武初,遣翰林編修王廉、吏部主事林唐臣封安南,又詔以漢伏波將軍馬援昔征交趾,立銅柱為表,其功甚大,命廉就祀之。廉至橫州之烏蠻灘,見其廟頹燬,乃令州民葺祠而後致祭。新建伯王守仁謁廟,有詩。烏龍廟 在府治西。宋皇祐中築城崩圮,郡守劉初夜夢神人告以依蛇形乃可城。明晨見一大烏蛇如龍狀,盤繞於地,遂依蛇形築之,城果成,立廟祀之。

淥樓廟 在府治西南五十里。山麓間有泉自峰拗出,甚清冽。宋皇祐中,寇作亂,有邕守吳姓者,與其子三人力戰不克,俱死之。邕人立廟崇祀。明宣德九年,知府李晟修葺,即今之心墟淥樓廟也。

孔中允廟 在府城內。宋皇祐間,儂賊破邕州,司戶孔宗旦死節。事聞,贈太子中允,郡人立廟祀之。

懷忠廟 在府城北望仙坡上三公祠前宋知邕州蘇緘既沒後,交人謀寇桂州,行數舍,眾見大兵北至,呼曰:「蘇城隍兵來!」 交人懼,遂退。郡賴以安。立廟祀之。元祐間,賜額曰「懷忠。」 後因廟圮,併入五公祠。按《通志》:在朝天門外,明蘇濬改建專祠,祀宋邕守蘇緘。

五顯廟 在西門外天寧寺右。

晏公廟 在南門內

文昌祠 在府城西門內。

梓潼祠 在府治北

神霄祠 在南門外

三公祠 在府城北望僊坡上。宋皇祐中,狄青、孫沔、余靖討儂賊平之,立廟以祀,名三公祠。洪武中重修,後增蘇緘、馬援,又增譚必,併為六公。歲春秋二仲月上戊日,縣令詣祠致祭。例收兩里思龍三四啚,道童供奉香燈。按《通志》:明季增入宋邕守蘇緘,明新建伯王守仁為五公祠。康熙十八年,鎮南將軍蟒吉兔恢復南寧諸郡,功德甚大。尋卒。寧人思之,請入祠奉祀,改為「六公祠。」

北府祠 在北門外白塔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