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4 (1700-1725).djvu/7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瓏,層層有洞,中多奇石,皆青碧色。二層有石側立,大如臥榻,擊之聲如銅鼓。其上復有一石,如龍舌下垂,以梯而上,復有一門,入復平曠,為第三層也。傍一門出,有平地一區若露臺,下視甚峻。知州曾儲以其五竅如星,更名「五星巖。」 鳳凰巖 在城東四十里,形如飛鳳,昂霄,石壁臨江,洞門瞰水,必舟然後可通。攀緣而上,軒豁深長,可數十間。石乳雲竇,丹穴仙床,奇怪幽閴,窈然別一天池。巖半有翠房,攀蹬而上,有一穴,僅可容身,匍匐而入,豁然寬敞。房前有臺,左右懸乳如垂龍,中有柱如鼇足,旁有仙羊。窩。後有一竅相對,可通巖頂。曉日升時,日光穿出洞口。豹谷陳大綸大書「迎仙洞」 三字於內。

獨佛巖 ,在大王山東北,長可容二百餘人。山頂右有瀑布泉,飛聚於前成塘。左右前案,皆若樓臺。

《石窟 》《陶墟》「石窟村,有窟容數十人。」

牛皮石 在州西七里,形如牛皮,上有立石,高二丈許,鐫「橫州」 二字,相傳仙人所書。

《米貴》石 在州西,見則米貴。

豹子石 在州東二十里,形如蹲豹。

「地伏石 」 在苦竹灘下,長石伏江。

鬱江 在城南州學前,形環如月,故又名月江,其源出廣源。《山海經》曰:「鬱水出象郡。」 今交趾地,廣源州屬,而東注南海是也。

清江 在城東十里。有嘉魚穴,其源出旺澤陳汶石塘,初名「龍江。」 南流北鄉鶴竇,合陶墟右溪,歷石狗村合茅江,有龜頭圮橋焉。東則藤寨一溪,過陶墟,左至龜頭,與龍江合。又東零里龍潭,出水口黃村,過飛鳳嶺及從化之木祥村。又東一支出交椅石井,別流入焉。會而南轉過馬髀,易名「方水」 ,有石魚,有圮橋。東流,小溜江從馬嶺來,與壬水、長溪水入沙江塘。又東一溪入黃靈塘,與沙江底合流者總名之曰「清水。」 東行八里至滑石河,會分壁嶺之右水,乃名「清江」 ,入於鬱江。

古江 在州東十里。其源出震龍山,經綠藍羅村合鍾黃水。出綠房山者,歷茶村、鴉陂至烏蠻驛入鬱江,有巡司焉。

鱷江 去州八十里,旁有鱷魚穴,俗因立鱷水廟。今考州境無此江。嘗聞鄉老謂「綠藍山有鱷水大王神。」 今綠藍村江邊有小廟,江水雖泛不淹,疑即是綠藍水之異名。流至烏巖而為古江也。

平南江 其源出靈山縣界,西歷逗口山,東歷盈、虎諸山,俱北流至江口入於「鬱江。」

橫槎江 其源出諸山谷,入於鬱江。其下有灘,晉咸和間,有一枯槎,枝榦扶疏,堅如鐵石,其色如漆,黑光照人,橫於灘上,故名。一名「槎浦。」 陳埠江 其源出欽州靈山界,經大埠石龜屯、莊墟,過鳳凰三娘高嶺,至龍門平塘村,入於鬱江。中多材木竹筏穀貨,廣東山人於此造舟,今立鹽埠。

鹿江 其源出靈山縣界,經獨鎮嶺,歷簕竹、沙田,北流入鬱江。

武流江 在城東南二十五里。源出靈山石塘營,北流過博白,合蚺蛇江入鬱江。

懷西江 出興業,北流,歷武思營南界,入於鬱江。

方水 ,在州北十里,有石魚。諺曰:「石魚生羽翼,必有異人出。」

米埠水 在城西二十八里。其源出北鄉鯉魚潭,經蘇光、硬葉、紅山,合別流過佛子、甘鄉、獨石,又合離沖水入於鬱江。

紫水 在大江西北岸梓潼廟前,離江十丈許一大平石,每春石前噴出紫水,流經學前及月江,大比歲候,為登科之兆。流長則中式者多,短則少,每每而驗。若出於龍興寺者不應。

施沖水 ,其源出那地那纏,過永淳長岡,至火煙之上,為橫淳屯田界限,入於鬱江。

西竺水 ,出南山兩腋,流西津入鬱江。

甜菜水 出諸大山谷,入鬱江。

苦竹水 ,在橫州東四十五里,以傍多苦竹,故名。

靈犀水 在鬱江上流。又名靈灣。相傳潭中昔有二犀,每風息浪靜,則出於潭岸頂有光彩。冷水 ,在州西五十里。

遊魚洲 在州西七十里陳埠江上。形如遊魚,又如覆舟。

「白鶴洲 」 :在暗螺山下。

煙蘿洲 在州東九十里鳥巖灘下,草木藤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