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4 (1700-1725).djvu/6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月,始卜地於沙水都定祿峒為州,曰「新寧」 ,仍隸南寧府。萬曆六年,知州趙宗鳳案查那投、更陽十五村,乃如禾武黎舊地,申覆編為「隆化五都。」 萬曆十七年,知州張思中又查渠吞等一十六村,亦係武黎故地,被江州侵去,申覆編為「隆化六都。」 萬曆二十八年,知州朱默又查檂羅等一十八村,亦武黎故地,尚在忠州未吐,申覆編為「隆化七都。」 其原沙水峒者編為隆化一都,吳從峒者編為隆化二都,華陽峒者編為隆化三都,武黎峒者編為隆化四都,連如禾一、二四啚,共為十里。

皇清因之,編戶十里。

明知州劉銓曰:「新州之地,取自諸酋之吻,自彝而峒,自峒而縣,自縣而土,自土而後又為都,武弁禦之不克營保守之不能,一經立州後,則湯火倒懸,漸成安壤,此亦國家撮土成丹之福,諸長吏點石化金之靈也。由斯觀之,今日州之人士漸漬文明之化,沐浴聲教之施,景文德而念禹功,可忘所自始耶?」

隆安縣

距府治一百八十里。古交趾地。舊為宣化縣那九村,屬南寧府,在西粵之極邊,諸蠻緣以出入,相剽掠無寧歲。後設馱演、那樓二寨於要區,以為保障,民彝獷悍,亦未能遽為制伏。嘉靖七年,都御史王守仁征田州,自南寧舟行五日至其地。艤舟江南登望,謂「地離宣化遼遠,難供輸」 ,乃卜羈空之區,議置縣。父老稱便,奏請,報可。始立為隆安縣。仍隸南寧府。

皇清因之,編戶十里。

橫州

距府治東二百二十里。本秦桂林郡地。漢為廣鬱、合浦二縣地,屬交州。吳分置合浦此部,以都尉領之,隸昌平。太康七年,改合浦立寧浦郡,領寧浦、連道、吳安、昌平、平山五縣。劉宋因之,領澗陽、道興、寧浦、吳安、昌平、平山、始定六縣。梁天監中,分寧浦置𥳑陽郡。隋廢郡,置簡州,治寧浦縣,又改緣州。大業初州廢,以縣隸鬱林郡。唐武德中,分鬱林置淳州,尋改為南簡州,領寧浦、蒙澤、嶺山、從化四縣。貞觀八年,始改為橫州,領寧浦郡。十二年,省蒙澤、嶺山二縣入寧浦。天寶初,改寧浦郡,屬順州。乾元初,復為橫州,屬嶺南道。五代屬南溪。宋仍為橫州。開寶五年,省從化、樂山二縣入寧浦,領寧浦、永定二縣。屬南西路。元改置橫州路總管府。元貞元年,復為州,隸廣西道。明洪武初,平章廖永忠取橫,千戶朱真執其守降,遂命真守之,隸潯州府,省寧浦,領永淳一縣。十年,改為橫縣,並永淳俱隸南寧府。十四年,復為州,領永淳一縣。

皇清因之,編戶十里。

永淳縣

距橫州治西一百三十里。本秦桂林郡地。漢屬鬱林、合浦二郡地。唐初,分郡置淳州,治永定郡,領武羅、靈竹二縣。天寶初,改為永定郡。乾元初,復為淳州。永貞元年,改為巒州。宋開寶六年,廢巒州,以永定縣屬橫州,後更名永淳。熙寧中,省入寧浦。元祐三年,復置,改為永淳縣。元仍舊。明洪武元年,屬潯州府之橫州,十年並州治俱隸南寧府。

皇清因之,編戶七里。

上思州

距府治西南三百里。古西粵極邊界,秦部落南交。漢武帝元鼎時,開置交趾部羈縻於合浦郡。唐天寶初,始置上思州,與紆州思明、思恩同。談川、思朗、思誠、七源諸州土酋延襲,並隸邕州督府。屬嶺南道。五代為南漢主劉鋹所據。宋仍隸邕州遷隆寨。元思明升路,上思隸焉。明洪武元年秋,思明路黃忽都納款上思因內附。二年命土知府黃英傑世襲。弘治十四年夏,土族黃澄攻思明太平所千戶,擒之。十六年,頭目趙瑄等具奏改流,始改附南寧府。

皇清因之,編戶四鄉。

下雷州

在郡極西。宋置。元仍舊。明因州,印失廢。州為峒,在湖潤寨間,屬鎮安府。至峒長許永通,以調征有功,始給冠帶。傳至許國仁、許宗蔭父子,獲舊印,屢立戰功。嘉靖四十三年,改屬南寧府。萬曆十八年,以地逼交南,陞下雷州,設流官吏目佐之。

皇清因之。

遷隆峒

古,交趾地。宋皇祐中,始祖黃勝奇從狄青征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