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4 (1700-1725).djvu/4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甘露亭 在縣城外,宋梁詔母墓亭也。

薰風亭 在縣城。本梁詔讀書樓,蘇軾更今名。南澗亭 在縣西二里。宋陶弼詩:「伏泉地脈能通海,疊玉山峰喜近城。」

蓮巢亭 在縣治蓮池之北,有蘇軾書帖石刻。「紫江亭 」 在縣西二里石洲上。今廢。

愛蓮閣 在縣治西

雙清閣 在縣學南。宋傅汶詩:「森森古木藏黌舍,閣瞰長江景倍清。疊嶂望中供遠翠,小灘耳畔碎寒聲。」

文昌閣 「在縣西一里」 ,即古學宮舊址。

陸公井 在縣城。怪石清流。吳郡守陸績所鑿。宋刺史劉博古種橘於井旁,因名「橘井。」

石鐘 在縣南山。不可輒擊,擊則風雨立至。龍田 在縣南山之陽。宋人詩:「龍田亦有耕痕在。」 又云「耕餘龍躍雲津去。」 並見《南山石刻》。金牛石 在縣城。周穆王時,九日天上金星飛墜龍山口。時亢旱,人物瘴疫,求禱此石乃愈。邑人奉為香火。今廟圮石存。

《東井漁歌 》在縣東。古傳月夜有漁歌仙籟,「東聽聲在西,西聽聲在東」 ,但有聲而無人。

西山方竹 在縣西,山出方竹。古傳有番人過此,以數百金易竹八節作酒杯,杯中隱隱有仙籟。今無其種。

陵墓附

五代梁狀元嵩墓 在平南縣麒麟山,《華表》尚存。

迪功郎陳復墓 在平南。

甘羅墓 在貴縣北山下,其地今崩。一考甘羅乃戰國人,又生蔡地,此傳恐非,抑或有同姓名者。

沈將軍墓 在貴縣北一里北山,廟前有石翁仲、石馬、石象、石獅等物。有聯云:「天生一人,地生一穴;鍾山川之秀氣,人傑地靈;左有雙龍,右有雙虎;綿世代之佳城,龍降虎伏。」

烈女茉莉墓 ,在貴縣北一里。朱長史之妾,年二十夫死。後冨家欲奪其志,哀號不食,以死殉夫。有司設祭,豎碑墓側以旌表之。

潯州府猺獞峒蠻考

太祖洪武八年,大藤峽諸猺作亂。

按《明外史土司傳》:「洪武八年三月,潯州大藤峽猺賊竊發,柳州衛官軍擒捕之。」

二十年,潯州府知府沈信請團結猺民,不納按《明外史土司傳》:「二十年,知府沈信言,府境接連柳、象、梧、藤等州,山溪險阻,猺賊出沒不常。近者廣西布政司參議楊敬恭為大亨、老鼠、羅碌山生猺所殺,官軍討之,賊登陟巖崖,攀緣樹木,捷如猿猱,追襲不及。若久駐則瘴癘時發,兵多疾疫,又難進取。及兵退復出為患。臣以為桂平、平南二縣,舊附猺民,皆便習弓弩,慣歷險阻,若選少壯千餘人,免其差徭,給以軍器衣裝,俾各團村寨置烽火,與巡檢司民兵相為聲援,協同捕逐,可以殲之。」 帝以蠻夷梗化,夙習固然,但當謹其防禦,使不為患;如為寇不已,則發兵討之,何必團寨!乃不果行。

成祖永樂三年,撫桂平縣猺民。

按《明外史土司傳》:「永樂三年,總兵韓觀奏桂平縣蠻民為亂,請發兵勦捕。帝命姑撫之,勿用兵。」 宣宗宣德四年,總兵山雲平潯州寇。

按《明外史土司傳》:「宣德四年,總兵山雲討潯、柳二州寇,并誅從寇二千四百八十人,梟首境上以殉。」

七年,桂平寇覃公專等伏誅。

按《明外史土司傳》:「七年,總兵山雲奏斬獲桂平等縣蠻寇覃公專等首級數。帝顧左右曰:『蠻寇害我良民,譬之蝥賊害稼,不可不去。然殺之過多,亦所不忍。雖彼自取滅亡,朕自以天地之心為心也』。」

九年,指揮田真破賊於大藤峽。

按:《明外史土司傳》九年雲:「奏潯州等處蠻寇劫掠良民,指揮田真率兵於大藤峽等處,前後斬首九十六級,歸所掠男婦二百有三人。」

英宗正統元年,兵部尚書王驥奏請「桂平大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