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3 (1700-1725).djvu/4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驛,鎮守千戶黃寅死之。先是,公冨知兵,進逃入樂山里石田大山,及兵退,還歸本峒,稔惡不悛。是歲復犯龍門,寅率兵士拒之,眾寡不敵,遂遇害,軍士死者四百餘人。後肆抄掠無寧日,因檄本縣詹世龍招撫之。是年,羅溪叛賊攻陷栗頭砦,殺死生員左文、左武,其族同日死者二百五十餘人。賊復退原巢,撫之。諸巢所謂《外八源撫賊》,以其在冨川之左右掖也。三十年,僉事茅坤勦府江賊,入其巢,

按《通志》:三十年,府江猺賊猖獗,號小明王。衝天將平恭、修、荔、永安,在在騷動。僉事茅坤署本道事,乃授計土族岑武、千戶陳襲等,鵰勦者百餘巢。後平府江,拔朦朧三峒,武之力為最。

三十六年,「猺賊」 鄧文經等就撫。

按《通志》:「三十六年,招猺賊。鄧文經撫於大浪水,莫狗里撫於巢確源,歐鳴喜撫於沙溪源,李明緣撫於大岷,栗友鳳撫於小岷,歐鳴高撫於三假沖,譚明真撫於大莊,其黨各以百計。」 此所謂內八源撫賊,蓋深入窮谷而去冨川遠也。三十八年,撫賊陳老三等復叛。

按《通志》:「三十八年,撫賊陳老三叛,攻破冨川橋頭江岡寨,尋撫於勞溪源葫蘆沖,莫尉帥撫於三假沖。」

穆宗隆慶六年,平府江猺,改設土官巡檢司,世襲。

按《明外史土司傳》:「府江有兩岸三峒諸獞,皆屬荔浦,延袤千餘里。中間巢峒盤絡,為猺獞窟穴。江上諸賊倚為黨援,日與府江酋長楊公滿、雷公奉、黃公東等奪荔浦、平樂及峰門、南源,執永安知州楊惟,執殺指揮胡翰、千戶周濂、土舍岑文及兵民無算。而遷江之北三,來賓之北五,皆在江獞,亦時時與東歐、西里及」 三都、五都諸賊相倚附。馬多人勁,俗號為「划馬賊。」 嘗東掠三水、清遠諸縣,還入南寧、平南、武宣、來賓、藤、貴劫庫。已而劫來賓所千戶黃元舉,殺土吏黃勝父子,又殺明經諸生王朝經、周松、李茂、姜集等。自是之後,劫殺不絕。隆慶六年,兩江守巡道請於巡撫郭應聘、總督殷正茂奏討之。遂以總兵官李錫為將,督官軍進勦。并調東蘭、龍英、泗城、南丹、歸順諸土兵,以土吏韋文明等統之。攻古田岩口、筍山、古造及兩峰黃洞、古摺、糯洞等寨,斬獲賊渠楊錢甫、黃公護等。餘黨竄入仙回、古帶諸山,搜捕殆盡,乃移檄北三、北五,趣其歸降。會峒老韋法真同原擄來賓遷江民蒙演、蒙葛眉詣軍前乞降,許之,乃為定《善後六策》以聞。先是,荔浦之峰門、南源,修仁之麗壁,永安之古眉諸巡司為諸猺所奪。至是議改土巡檢,推擇有才武者給冠帶管事,滿三載稱職,始世襲。

神宗萬曆三年,梧州賊翟廷鳳等作亂。

三年,翟貴進殘孽翟廷鳳、廷贊復搆黨行刦冨川石牛巖、白磚洞、井頭寨。事聞,後汪參將督兵勦殺,仍復招於奉溪源。

十年,撫猺廖福榮等請役於官。

按《通志》:「十年,撫猺廖福榮盤申保、沈福旺盤、廖富、李福成、廖卯、孫奉效孫等七戶,自請人民當差。」

十二年,中峒把總齊凱叛,伏誅。

按《通志》:「十二年五月十七日,漏下二鼓,中峒叛把總齊凱陰嗾定昭營張鳳等三百餘人鼓譟,偽立大總、千總頭目,從東山寺而上,劫掠財帛,殺死城外居民男婦十三口,執致仕知州王佩瑤。事聞,兵巡、守備而下,各降謫有差,知府周祈被逮。」 先是,凱素忌土舍岑仁名出己右,而諸卒平日皆無賴,負債,初意止欲執仁,併以「詐叛。」 脅諸債至,不意吠聲者眾,血刃已真。凱招諸眾入中峒,借口餉遲,欲不利於郡守。越數日,巡撫吳善促總兵呼良朋提兵壓境,又調參將白玉帥永安兵由陽朔入。凱計窘甚,遂自殺,餘悉就戮。又明年,悍目韋慶仍踵故轍,復挾新兵思叛。知縣黎來王廉得反狀甚悉,先期擒械軍門正法,而亂萌始息。

十三年,府江猺亂,總督吳文華督諸軍討平之。按《通志》:「府江西岸猺,賊首周惺糾眾劫舟,百戶劉卿遇害。撫按吳善、黃鍾謀於督府吳文華調漢土官兵二萬六千,以都督呼良朋統之,以參將葉朝陽監督。授計參將白玉,遊擊童元鎮,都指揮孫世寶,守備陳邦佐四面夾擊,破巢峒四十餘,斬首一千二百四十級,生擒賊首等一百八名,俘獲賊黨以千計,籍復田土以萬計。」 明年乙酉,府江平,副使韓紹至,乃募商伐木芟,闢蓁莽,自南關渡江而西,經龍頭磯至蒼梧界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