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3 (1700-1725).djvu/4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鏌鋣,因以名關。陶弼詩有「三任邊州六往還,此時纔入鏌鋣關」 之句,即此也。古方山 ,在荔浦縣東。按《方輿記》有方山,對九疑,高下相類。又縣東有山曰銅鼓,盤曲數十里,望之極高,傳云古方山也。

芙蓉亭 在縣城南門下,今廢。教諭李宗節詩曰:「邊柝無聲獄訟疏,芙蓉池上避金烏。民收果實充田賦,匠畫空形入畫圖。白鳥知幾遠冠蓋,紫鱗貪餌落盤盂。主人非為清香設,愛此煙波似五湖。」

獻花亭 唐大中二年,李德裕貶崖州司戶,次荔浦郵亭,有數女執花來獻,因名曰「獻花亭。」 《昭平縣》

廢馬江縣 在馬江里

朝煙閣 在應天禪寺之上,與古缽山對峙。明萬曆間,邑人鄧國材刱。

《飛來鐘 》在縣東岸神武觀。

鎗蹄跡 在縣陶溪。昔有仙姑號「白馬」 ,於此出聖。鎗跟、馬跡俱存。

龍門硤「玉山泉」 六字 在縣銅盆硤內,邊題「治平元年冬丙子沈紳書。」

永安州古蹟無考

墳墓附

樊相閣墓 在昭平寧化里。

三烈墓 在昭平縣東岸。

葉靖墓 在恭城縣西。相傳葉靖葬此,去墓十里,舊有大悲寺。宋元豊初,客有葉姓者宿於寺,口占詩云:「明朝蓬島去,白雲滿頭飛。」 翌日未啟扄,而人馬遽失,時疑為葉靖云。按《縣志》:在恭城縣西二里江口。相傳唐有高士隱此,或樵於山,或釣於水,優游自適,人求見不可得。後沖舉,今遺古墓。諺所謂「葉嶺斜陽留墓畔。」

平樂府猺獞峒蠻考

仁宗皇祐四年秋九月,廣源州蠻儂智高入昭州。

按《宋史仁宗本紀》:四年九月「庚申,廣西兵馬鈐轄王正倫討儂智高於昭州館門驛,戰沒,智高入昭州。」

順帝元統元年,命上將軍章伯顏討平樂賊按《通志》:「元統元年,猺賊起賀州,大掠冨州,又攻恭城、平樂,以章伯顏為鎮國上將軍討平之,奪回邊蓬巡檢司印。」

太祖洪武二十一年,峒猺擾平樂府,令廣西都指揮使相機收捕。

按《明外史土司傳》:「平樂初為縣。元大德中,改平樂府,明因之。洪武二十一年,廣西都指揮使言:『平樂府冨川縣靈亭山、破紙山等峒猺二千餘人,占耕內地,嘯聚劫奪,居民被擾,恭城、賀縣及湖廣道州、永明等縣之民亦被其害。比調衛兵收捕,即逃匿岩谷,兵退復肆跳梁。臣等欲於秋成之時,統率所部,會永道諸軍屯駐賊境,扼其要路,收其所種穀粟,彼勢必窮,乘機擒戮,可絕後患』。」 從之。

二十二年,都指揮韓觀平冨川賊,設冨川千戶所。

按《明外史土司傳》:「二十二年,富川縣逃吏首賜糾賊盤大孝等作亂,殺知縣徐元善等,往來劫掠。廣西都指揮韓觀遣千戶廖春等討之,擒殺大孝等二百餘人。觀因言靈亭鄉乃猺蠻出入之地,雖征勦有年,未盡殄滅,恐復有搆亂者,宜以桂林等衛贏餘軍士置千戶所鎮之。」 詔從其請。

二十九年,遷富川縣於富川千戶所。

按《明外史土司傳》:「二十九年,時富川千戶所新立於矮石城,典史某言,縣治無城,恐蠻寇竊發,無以禦之,宜遷於城內為便。從之。」

景帝景泰元年,征蠻將軍田真討猺賊,平之。按《通志》:景泰元年,猺賊盤姓子廖八子等叛,征蠻將軍田真遣兵勦之。冨川知縣羽雲「招撫其餘黨。」 今之三十六源曰猺者,輸賦而不當差,即其後也。

憲宗成化元年,平樂諸猺應大藤峽作亂,都御史韓雍平之。

按《通志》:「成化元年,大藤峽酋侯大狗作亂。」 修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