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3 (1700-1725).djvu/4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巴豆    、薏苡    、半夏。

「南星    錦。」 《地羅   》。《馬鞭草》。

葛根    、木通    、木賊。

香附    、《五加皮   》、苧麻草。

楝實    、菖蒲    、《楮實》

皂莢    、破故紙   、白牽牛。

白薇    、桔梗    黑牽牛。

桑白皮   、蒼朮    、地骨皮

地榆皮   、史君子   、桑寄生。

馬騮薑   。《旱蓮草   》。《夏枯草》。

山藥    、黃精    、鶴虱。

元參    、丹參    、沙藥

劉寄奴   :《紅芽大戟》

黃連 出平樂、修仁、昭平三縣。

花椒 出平樂、昭平二縣。

《瓜蔞 》出平樂賀縣。

「縮砂 」 出足灘以下。

馬檳榔 出蠻峒

牡荊子 黃荊之子

接骨草 即土牛膝

射干 即扁蓄

貨屬

錫 出賀縣,「黃麖山、半路坑、木園、糞箕窩、白沙塘、楊沖山,共六處,坐姜七城鄉,離縣四十餘里。」 藍靛 出修仁、昭平二縣。

棉 絡布

平樂府古蹟考        府志

本府。平樂縣附郭。

樂州城 ,在府城西南三里。唐初置,貞觀初,改為昭州。

孤州城 在府城東南四十里。唐天冊元年築,尋廢。按《縣志》,即古州,在樂山里。

崑崙城 :在府城東南四十里。

舊平樂縣 在荔浦江口。

廢茶城縣 在津平里虎步江口。

廢永平縣 在府城東北。隋置。宋開寶中省入平樂縣。

廢龍平縣 在府東南一百六十里。梁置靜州及龍平郡。唐冨州皆治於此。隋廢州郡,以縣屬桂州。唐置冨川。宋以思勤、馬江二縣省入,屬昭州。明時縣省。

廢立山縣 在城東北東鄉里歷塘村。按《明一統志》:在府城南二百一十二里,本隋隋化縣,屬桂州。唐初,改曰立山,為蒙州治。宋以速區、蒙山二縣省入。明洪武中,省入平樂縣。

廢沙亭縣 在城東五里走馬坪。按《一統志》在府城東三十五里,唐武德中置,貞觀中省入平樂縣。

鳳凰樓 在府治之北鳳凰山巔。

三瑞樓 在府城西,又名「七松樓」 ,今廢。

昭文樓 在府學後。明宣德十年,知府唐復建。何自學《記》:「今廢。」 按《明一統志》:正統四年建。捲雨樓 在府治子城西。

政平樓 在府治前。今改安定門樓。元呂思誠詩:「灕江江上古昭州,一帶孤城有此樓。」 雲讓山容簷外立,月將波影檻前流。按《縣志》,即今儀門。《書》雲:樓 在縣治南。今廢。

籌邊樓 在府城東南。元萬戶劉克剛建,夜鳴鼓角於上。至大四年,徙於西南城。皇慶元年,憲僉忽都復徙舊所,今廢。劉懷遠詩:「崢嶸樓閣壓雲端,江北江南指顧間。萬里風煙堯宇宙,一時人物漢衣冠。悠揚鼓角驚蠻膽,縹緲旌旗擁將壇。簾捲畫欄春晝永,不須烽火報平安。」

梅花園 鄒浩有記

來仙閣 舊名「澹翠」 ,在仙宮嶺下。郡守王藻以鄒浩寓此,故名。鄒浩詩有「偶向人間作謫僊,倏然來此任經年」 之句。

天繪閣 在府城北山寺中。宋鄒浩嘗居此三年。

雙榕閣 在府治東二里江邊,居兩榕之間。元秦竹山詩:「風撼雙榕老樹秋」 ,謂此也。

清華閣 在僊宮嶺下。宋鄒浩竄寓於此,因名,自為《記》。

得志軒 在僊宮嶺下,鄒浩有《記》,今圮。

拱北軒 宋鄒浩謫昭州時建以自適,浩自為記。

翱風亭 在僊宮嶺,宋鄒浩建,以為避暑之所。天繪亭 ,《夷堅志》:「昭州瘴毒地,而山水頗清婉,郡圃有亭,名天繪,郡守李丕以與金年號同,故更之。有范姓者,易名清暉,後李視積壤,中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