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3 (1700-1725).djvu/3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覺仁寺 明萬曆六年建。

龍泉寺 明萬曆九年建。以上俱在二、五都。元武觀 在城外,南為祝聖殿。

觀音閣 :知府陳聯建。

玉樞宮 在縣南門外。明萬曆年間,設縣建造。順治十八年重建。

永安州

仙臺寺 在州北五十里。

元妙寺 ,去州北一里,尋圮。順治十五年,重建。真武觀 ,去州六十里。

松樹庵 「去泗洲一里。」

觀音閣 去州南五里

靈應宮 ,去州東二里。

平樂府驛遞考        府志州縣志附

本府

自昭潭驛至陽朔驛、古祚驛,水陸俱五十里。《水路》「自古祚驛」 上至南亭驛六十里,至臨桂縣東江驛六十里,共一百七十里。

陸路「自古祚驛」 至羊角驛六十五里,「羊角驛」 至桂林省城六十里,共一百七十五里。

《水路》「自昭潭驛下至廣運驛六十里,又至昭平驛六十里,昭平驛至龍門驛六十里,又至龍江驛六十里,又至梧州府蒼梧縣府前驛六十里。」 陸路「自府至冨川縣鍾山鎮一百六十里,鍾山鎮至賀縣八十里,賀縣至蒼梧東安鄉巡檢司界一百五十里,又至梧州府三百里。」

平樂縣

昭潭驛 在西城外,臨三江口。驛丞一員,俸三十一兩五錢二分;書辦一名,工食銀七兩二錢。皂隸二名,每名工食銀七兩二錢。

皇清順治十六年,奉文裁汰驛務,歸併知縣管理。

查本驛額設差船二十隻,水手十四名,差馬二十五匹、馬夫二十五名,以供平時應副。若遇皇華貴使,本省上司親臨,例出本地蛋船協濟。順治十六年,例,定差馬一項,每馬一匹,應夫三名。設旱夫二十名,差船十四隻,每船水夫二名,共二十八名。其船五年一造,每船工價十兩;三年一艌,每船艌價一兩七錢。俱在本縣驛站項下開銷。然差使繁難,日不暇給。康熙六年內,知縣藍奮興詳請添設差船六隻,水手十二名。其船按年艌造,與前例同。但時久弊生,來往差役舍差船而索河艦,甚至置船弗用,按站勒價。或額水夫之外,多索頭工、舵工、縴夫等項。康熙九年內,勒石嚴禁。

廣運驛 在邑南七十里,今廢。按《廣運》一驛,在平、昭兩縣之界,接濟龍門、昭潭二驛。初設馬三十匹,後因差多,又設排年馬十二匹,差船八隻,水手十六名,後又增膳養夫三十名。有驛丞一員,食俸與昭潭驛同。典吏一名,館夫一名,公館門子一名,俱於順治十六年奉文裁汰。

「季魚鋪 」 上接「陽朔公館」 交遞。

縣前鋪   、團山鋪   、興隆鋪。

榕津鋪   ,滑山鋪   ,沙江鋪 ,以上交「平樂縣鋪」 ,又遞卜昭平縣。由

縣前鋪   、蒼板鋪   ,龍頭磯鋪、廣運鋪   ,足灘鋪 ,交昭平縣甑灘鋪,以上四鋪將額設工食裁改。其鋪現存由

縣前鋪   ,密山鋪   ,沙子鋪 以上遞恭城縣。

東南水路至廣運驛六十里,又至昭平縣六十里。

東北至白霞司一百二十里,又至鍾山鎮四十里。

北至冨川縣七十里,自「鍾山鎮南行八十里至賀縣。」

西至季魚堡十里,又至陽朔縣四十里。

西南至荔浦縣六十里

西北「至麻猺嶺六十里,至陽朔縣七十里,南至龍窩界十里,至荔浦縣又五十里。」

北至沙子埠三十里,又至恭城縣四十里。《恭城縣》

縣前鋪 鋪兵二名,遞至沙子鋪。

沙子鋪 ,鋪兵二名。距縣西三十五里,係平樂縣所屬。又三十五里至本府總鋪。明萬曆十九年,與平樂縣共建。今因之。

由縣治十里至東鄉三十里至西鄉八十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