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3 (1700-1725).djvu/10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四百三十四卷目錄

 梧州府部彙考六

  梧州府祠廟考二寺觀附

  梧州府驛遞考

  梧州府兵制考

  梧州府物產考

  梧州府古蹟考陵墓附

職方典第一千四百三十四卷

梧州府部彙考六

梧州府祠廟考二寺觀附  府志

本府。蒼梧縣附郭。

光孝寺 在府治東二里雲蓋山麓。唐建,宋、明俱為祝釐之場。中為佛殿,後為法堂,左右為祖師堂、伽藍堂、僧房、鐘鼓樓,左右為十王殿,前為二殿,中為韋馱座,左右為金剛座,前為大門。後山際有大士閣,最高勝。梧境山水,一望可收。鼎革時毀,惟正殿僅存。

皇清順治十五年,守道陳弘業復修正殿、二殿大門。

以正殿有「大雄殿」 額,又稱「大雄寺。」

米井寺 在府城外漫泉亭東。明萬曆三十一年,稅監沈永壽請敕重建。殿堂共七層,甚宏麗,有敕賜「藏經樓。」 今廢。

慶林寺 在府城外北郊。明宣德間建。嘉靖十八年,郡人馮承芳重修。寺後有石鼓洞。

德清觀 在分守道西,甚宏麗。大門內,左為藥王祠,右為華光祠,鼎革時毀廢。

白鶴觀 在桂江西岸,唐開元中建。

文昌閣 在南薰門內,明天啟三年,知縣梁子璠建,鼎革時毀。

準提閣 在府城東門外朗吟亭西。崇禎時,知府袁文新建。

養真庵 在府城南五里石橋村。明萬曆末,知府張養正重建,置田二頃餘,以膳住僧。

藤縣

飛來寺 在縣西江外,今廢。

廣法寺 ,在縣流盃橋之右,古鷰州舊址,今廢。《廣惠寺 》,在縣赤水峽李白巖之左。

萬壽寺 在城西靈讚祠之右,原「壽佛寺。」 萬曆二十九年,邑人重建,更今名。崇禎甲戌,邑人重修,知縣王鼎彥助之。其官廳及《金剛神像》,則知縣梁昌續成之也。

惠名寺 建於縣赤水峽上。

武當宮 在迎恩門外,祀元帝,更為「東社學。」 容縣。

龍興寺 在縣治西北,今廢。

景星寺 在縣治西

開元寺 在縣治東

寶元寺 在都嶠右

南山觀 在城隍廟西

棋真觀 在縣大容山下。昔有二仙奕棋於此,故名。

文昌閣 在邑庠東,萬曆二十三年建。

岑溪縣

寧兆寺 在縣東一里。明萬曆間,知縣徐一文建。

香海庵 在縣城西百花洲,明崇禎間,知縣錢夢蘭建。洲島縈迴,松竹陰森,頗稱佳勝。

懷集縣

塔山寺 在縣東門外。正統十年,知縣周縉、千戶高昇同建。萬曆十二年知縣林春茂重修。古塔山寺 在溪南天勝山麓,為祝聖習儀之所。正統十年因渡溪不便,移建城東,遺址尚存。萬曆三十年,闔邑士大夫共募建復。天啟元年邑人阮悉重修,又剏觀音閣於寺後,有記。興會寺 在沙田村。萬曆十三年里人重修。華「光寺 」 在西水里,道士巖前。

大鐘寺 在獨周里大路旁。

永寧寺 在城西六十里,雙石巖前。

文勝寺 在城南橫岡村,萬曆三十二年建。遊南寺 在城南一百五十里,永樂元年民徐安等重修。即永固縣所轄,今俗稱「橫岡寺。」 金佛寺 ,在登雲觀內。元帝殿後有彌陀殿、觀音閣。崇禎八年庠生羅奇杰、張中美等建。十四年知縣李重修。

登雲觀 在縣北二里。明萬曆二十三年,知縣夏《獲秋》、千戶李義謀建。上巳、重陽,傾城士女至觀中歌舞賽願。

東嶽觀 :在城東門外。

真慶觀 在城東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