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2 (1700-1725).djvu/9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地銀一百五十八兩五錢零二釐有奇。

地糧秋糧米三百六十三石零二升八合有奇。按《府志》原額下則田地、塘稅七十九頃二十一畝七分有零

原額秋糧折色米、三百六十三石零二升八合有奇

實徵折糧銀一百五十兩零八錢五分九釐一毫有奇。

《折簟》銀三兩零四分三釐六毫有奇。

附徵:官田銀一兩六錢。

城頭銀四兩

以上「折糧、折簟附徵官田、城頭」 ,通共徵銀一百五十八兩五錢零三釐八毫有奇,閏月加銀四兩二錢。

連閏通共徵:銀一百六十二兩七錢零二釐八毫有奇。

本色米無

安定土司

康熙二十二年,地七十五頃零一畝七分六釐有奇。

地銀一百五十六兩七錢九分七釐有奇,地糧秋糧米三百四十三石七斗八升四合按《府志》原額下則田地塘稅七十五頃零一畝七分六釐六毫有奇。

原額秋糧折色米三百四十三石七斗八升四合四勺一抄

實徵折糧銀一百四十二兩八錢六分一釐九毫有零。

《折簟》銀一兩九錢三分五釐三毫四絲有奇。附徵官田銀,無。

城頭銀一十二兩

以上折糧折簟城頭,通共實徵銀一百五十六兩七錢九分七釐三毫有零,閏月加銀三兩六錢。

連閏通共徵:銀一百六十兩零三錢九分七釐三毫三絲三忽有奇。

本色米無

何旺堡

康熙二十二年,地一十一頃三十二畝八分八釐。

地銀一十七兩四錢五分六釐有奇。

地糧、秋糧米、四十八石四斗九升

按《府志》原額下則:田地稅一十一頃三十二畝八分八釐。

原額秋糧折色米、四十八石四斗九升

實徵折糧銀一十六兩九錢七分一釐五毫,折簟銀四錢八分四釐九毫。

本府社學田租:額徵銀四十三兩五錢。

以上折糧折簟社學田租,通共實徵銀六十兩零九錢五分六釐四毫,作編剩銀,起解本府,轉解布政司。

思恩府風俗考        府志

本府

府居粵西西南極邊之區,山谷盤錯,谿峒絡連,向屬蠻陬,阻於聲教。自明季文成公遷治後,污俗稍變,秀良子弟始知讀書,遊於庠序。今士人之家,猶知古禮,凡冠婚、喪、祭,庶幾髣髴中土。此外土人質樸而悍,出入以刀自衛,重財輕殺,稍有不平,雖骨肉相為讎敵,繩之以法不受,施之以恩不知,自古常以法外羈縻之。至於居民,惟知力本而性懶,不知商賈經營,故其家無積畜,有牛者為冨,婚娶不避同姓,市廛貿易。婦女為政,男裹青幘,女戴竹笠。疾病惟事巫覡,禱鬼神,不尚醫藥,喪事用浮屠,殯日宰牲設宴,鼓吹導引,稍涉於華,然多火化。至其俗,男女不避嫌,親族相混雜。元宵節數日,男女遊戲唱歌,互相酬和,同志者以檳榔締合,此其所以為蠻俗也。邇來此風漸革,惟猺獞、狼蠻陋習依然。然務耕織諸凡,樸率崇儉,不失太古之風。其節序則正旦賀歲、元夕張燈、清明祭墓、端午泛蒲、中元祀祖、中秋賞月、冬至祀祖,與漢俗無異。但四時風氣迥殊,恆燠少寒,多陰晦,無霜雪,青草黃茅時作瘴癘,感者多瀉瘧。土屬村谿為甚。府治平衍。四山開朗。猶鮮其患。又地當炎午。亦多熱證。漢人至此宜薄味勿過,飽勿乘風,斯得「善養」之道矣。其各屬惟《武緣》為漢屬,其餘土屬地異人殊,習俗各有不同。

武緣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