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2 (1700-1725).djvu/9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外附徵武緣縣歸編魚課折簟白山等九土司官田城頭銀八百一十六兩二錢九分三釐八毫有奇。又

本府社學田租并每年墟場小稅額徵銀一百零九兩五錢。

以上「折糧丁編地畝四差」 ,「《田㙔折簟》并徵回不免三差」 、「加增胖襖、水腳、鋪墊、附徵歸編魚課」 、官田、城頭社學田稅、小稅等項,共銀一萬九千零七十一兩六錢八分八釐有奇。

遇閏加地畝銀五百八十七兩四錢七分二釐五毫有奇。又加小稅銀五兩五錢。

連閏通共實徵銀一萬九千六百六十四兩六錢六分零五毫有奇,悉照《賦役全書》項款分別起解支給,歲終報銷。其本色藥材、翠毛等項,俱係一條鞭派徵銀兩置買起解,並無另徵銀色。本色米九百七十五石二斗五升零九勺四抄五撮。

武緣縣

實徵官民田地塘,康熙二十二年,共地一千八百一十五頃八十三畝八分三釐。

地銀及「歸併魚課附徵折簟歸編」 ,共銀八千七百三十四兩九錢零六釐。

地糧、秋糧米、八千九百一十三石五斗五升二合

丁七千九百二十六丁五分。

丁銀并加增胖襖水腳,共銀二千九百七十五兩一錢五分七釐有奇。

按《府志》原額:官民塘分上中下三則,共稅一千八百零八頃八十一畝零八釐有奇。

康熙二年丈出民田稅七頃零三畝七分五釐有奇。又

守禦所、原屯田地稅四頃零八畝。通共官民田地、塘稅一千八百一十九頃九十一畝八分三釐八毫有奇

陞科不等

原額夏秋糧米八千八百八十三石四斗七升四合六勺有奇

丈出民田糧米三十石零七升七合九勺有奇。原守禦所屯田糧米二百零四石

《通共》實編「秋糧折色米」 九千一百一十七石五斗五升二合六勺有奇。

地畝四差,共銀四千一百八十八兩一錢零一釐九毫有奇。

順治十六年,奉文「徵回不免三差」 優免銀三百六十五兩九錢二分八釐九毫九絲八忽有零。康熙三年,奉文加增鋪墊水腳銀四兩九錢二分五釐五毫有奇。

《丁編》并徵回優免銀一千九百零八兩六錢三分三釐二毫有奇。

順治十六年,奉文加增《胖襖》銀六十四兩五錢八分七釐。

康熙三年,加增胖襖水腳銀一兩九錢三分七釐六毫一絲。

外附徵「歸編」 銀三百八十三兩九錢四分三釐、魚課銀八十四兩三錢三分一釐六毫。

《折簟》銀四十九兩四錢二分九釐二毫五絲有奇。

以上折糧地畝,「丁編折簟并徵回不免三差、優免加增胖襖、水腳、鋪墊附徵歸編魚課」 等項,通共實徵銀一萬一千八百二十四兩六錢四分三釐八毫五絲九忽有奇。

閏月,加銀二百九十六兩二錢六分六釐三毫六絲六忽。

連閏通共實徵銀一萬二千八百二十兩零九錢一分零二毫有奇。

本色米無

興隆等九土巡檢司

康熙二十二年,地一百五十七頃三十五畝六分五釐有奇。

《地糧》、秋糧米、七百二十一石一斗一升九合有奇。

西隆州

康熙二十二年,地一百八十六頃九十七畝九分五釐。

地糧二百七十六兩三錢一分八釐有奇,地糧本色米六百石零二斗四合有奇。

按《府志》,土司原地無頃畝,改流後,康熙六年,奉文清丈過下則民田稅一百八十六頃九十七畝九分五釐,不納差銀。

歲貢米三百七十石,運交南寧,改流後照《永熙則例》陞科,額徵本色米六百石零二斗零四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