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2 (1700-1725).djvu/8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西隆州城池 新改「流官」 ,規模草創,文武依山傍川民置為官舍,互相撫綏,並未建造城池。西林縣城池 ,建創方新,康熙六年,知縣王傑「始築城垣,周圍二百八十五丈,高八尺,厚二尺五寸,開四門,置四樓,無雉堞壕塹。」

白山土司城池 ,舊有城池在喬利憑山壘石頭城一座,周圍六十丈五尺。自明末疊遭兵燹,城池頹廢,移住隴兔材,即以隴兔為司治,官民雜居。

興隆土司城池 ,初卜築喬利惟,石砌牆垣,周圍七十丈,高僅六尺。牆北一門曰「順義。」 自明末兵變,衙門焚毀,牆垣傾頹,移入蘆何城頭為司治,並無城池。

定羅土司城池 ,舊有石城一座,相傳岑瑛所築,即名岑瑛城。周圍二百餘丈,南西二門,至今如故。但城內荒蕪,無人居住。去城二十里木城頭,為司治,與民雜居。

舊城土司城池 ,以山為城,南北東西各徑一里。山口壘石築牆,連接障密。四山口開四門,無城樓雉堞。明永樂間,土官岑瑛所築。東南關口石牆長二十丈,高一丈二尺。西關口石牆長八十丈,高一丈二尺。西北關口石牆長五丈,高一丈三尺。又向背深塹廣長各如牆勢。

下旺土司城池 :石城一座,建自明正統間。相傳思恩土州官岑瑛有神術,行兵屯營所築。正南依山為翰,惟築東、西北三面,共一百五十丈,高六尺,無垛子。城樓開三門:東曰「古麗」 ,西曰「律門」 ,北曰「紹興。」

那馬土司城池 石城一座,周圍七十丈,高五尺,分南北二鞏,門無雉堞。城樓壕塹,名曰「周鹿城。」 後倚砦崇高嶺,前遶小川。相傳明正統年間,為思恩土州官岑瑛神術建築。

都陽土司城池 ,以岊皂村為司治。土屬原無城,惟土築牆,圍闊六十丈,高五尺。自明末變亂,兵燹傾頹。今即其舊基,官民雜居。

古零土司城池 ,自建置以來,並未修築城池。惟於紗帽山前建立司治廠,其籓籬與民同居。安定土司城池 ,原無城郭,司無定處。先卜築於舊洲,因兵燹,廢頹已久。今移地六村為司治,誅茅結屋,官民雜居。

思恩府關梁考        府志

本府

順山堡 在府西南一百九十里都陽土司地方。明季因歸德隆安土猺為亂,建堡於其地。本府同知移駐堡內,選武緣民人之精壯者五十五人,充為土兵,總以頭目捍禦地方。明末焚毀,堡署坍塌。今同知仍歸本府,土兵罷歸武緣縣。南橋 在府南關。石橋二空,巨石作梁。知府崔雲翀建,同知駱士濆為之記。見《藝文》。

正平橋 在府東關外。石橋二圈,袤跨兩岸。同知馬有用建,知府金夢麟為之「記」 并題。見《藝文》。永濟橋 在府南關外。明知府尹仲亮建,縉紳梁國相為之記,見《藝文》。今年久,橋被水沖頹,未曾修復。

獅子橋 在府城南十里獅子巖前。

公仲橋 在府東三十里,木橋二架。

清桐橋 在府東四十里。

黃嶺橋 在府東四十里覃李村。

陸通橋 在城東七里

清水橋 在城南四里

東橋 在城東一里

隆興橋 :在舊府城內。

白范渡 在府城南二十里。

清水渡 在府一百里

洪水渡 :在府治一百二十里。

峽江渡 在府治東北一百八十里。

古和渡 在府治西一百五十里。

武緣縣

馬頭隘 在縣東一百五十里。《止戈》《六圖》。石磨隘 在縣東一百里。《止戈》《四圖》。

羅降隘 ,在縣東一百里。《止戈四圖》。

高黃隘 在縣東一百二十里。止《戈四圖》。劍江隘 在縣東八十里。止戈《五圖》。

水錦隘 在縣東一百四十里。《止戈》四圖。儉孔隘 在縣南六十里。《永寧七圖》。

葛墟隘 在縣南三十里。《樂昌二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