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2 (1700-1725).djvu/4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四百十六卷目錄

 慶遠府部彙考四

  慶遠府祠廟考寺觀附

  慶遠府驛遞考

  慶遠府兵制考

  慶遠府物產考

  慶遠府古蹟考陵墓附

職方典第一千四百十六卷

慶遠府部彙考四

慶遠府祠廟考        府志

本府。宜山縣附郭。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城南關內。

社稷壇 在城西北

厲壇 在西竺寺後

城隍廟 在鐘鼓樓西

旗纛廟 在令公廟西

關帝廟 在演武亭西南。

雷王廟 在城南龍塘岸。

火神廟 在舊城北

五通廟 在縣前右

令公廟 在衛衙左,祀李廣將軍。

三界廟 在城南

馬王廟 在府城內

九龍廟 在慶遠府城南八里九龍山。宋嘉定九年,權州事張自明祈雨獲應,上其事,賜額「靈潛。」

黃山谷祠 按《通志》:「在西關,祀宋太史黃庭堅。嘉定九年,權州事張自明建。明知府周一清、姜琯俱重建。嘉靖間,知府王顯高查復侵地,知府葉藟修葺。」

二侯祠 在舊城北門外,祀梁、吳二侯。

「嘉惠祠 」 在南關內。祀吳侯名優。

忠孝祠 在城隍廟西。天順三年,因蠻溪峒賊圍歸善鄉,本府同知葉禎偕子葉榮領民兵進至人頭山下,有勇士𤩁禮、周昌二人,奮不顧身,衝冒矢石,力戰,死於賊陣。事聞於朝,旌禎為廣西參議,旌禮、昌為「義勇士,襲百戶職,將都司署改立忠孝祠」 ,春秋祀享不絕。

馮三元祠 按《通志》:「在府學東。乾道間,知州李守柔建,祀宋文簡公馮京。明正統間,知府楊禧復建。嘉靖間,知府吉棠廢其祠,改祀啟聖公。後郡人都御史張烜言、諸御史魯公。十四年,知府林廷杓始復之。」

遺烈祠 在西關,祀唐刺史蘇仕評暨其子。唐大順三年,文、蘭等州叛,仕評率兵自柳來援,尋領州事,盡戮其渠魁,境內始謐。後徙柳州,勸農闢土,民庶而冨。仕評卒,其子日朝代。光化三年,馬氏叛,攻桂州,日朝偕其子入援,軍不利,皆死之。民以仕評有惠愛,且日朝父子死於忠,因為立祠。紹興十七年,賜額「遺烈」 ,加封「昭應」 ,又加「威德。」 嘉定九年權州事張自明重建。按:蘇仕評遺恩在民,然身稱王、子稱太子,恬然安之,難以稱純臣矣。故不列名宦而附於此,蓋其功過總不相掩云。

天河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南城門外。《禮制》於春秋二仲月上戊日致祭。

社稷壇 :在南城門外。每年春、秋二仲月上戊日致祭。

厲壇 :在城北門外,每歲於清明日、中元日、十月朔日致祭。

城隍廟 在縣東

關帝廟 :在城外東街。

龍江廟 :在城南門外。祀吳平大王,於春、秋二仲月上戊日致祭。

白馬廟 在城北門外

三界廟 在城北門外

梁吳廟 在城西門外

土地祠 在儀門東

三寶廟 在新雒歸里。祀會仙吳平大王。凡新令到任,三日,例往祭之。

《忻城縣 祠廟志》俱不載,無考。

河池州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三侯廟東。

社稷壇 在城外西北

城隍廟 :在學宮東南。康熙五年,知州王玉麟重修,易茅為瓦,併鐘鼓樓二座。

真武廟 :在學宮後北山。康熙七年,知州王玉麟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