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2 (1700-1725).djvu/2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三十丈。門口石柱如龍形,天雨則水如注,俗名「大門峒。」 道通一線,攀緣而上。猺民恃險避亂居之,內可容二千人。康熙乙巳,貴巢居人匿賊於此,邑令翁世庸督兵圍攻,三日破之。

壘石峰 在縣北二十五里,如片石層纍,高千尺,又名「斧劈峰。」

望峰 在縣東一里。枕脈寒坡嶺迤邐而下。登山眺覽,帶水千峰,歷歷在望,舊有文漪亭。「龍岩 」 在縣南五十里,有洞深邃。

米嶺 在縣東三十里。為入縣之始。諸峰羅立,如米家畫。上有老鼠隘,高五十丈,險窄莫比。寒坡嶺 ,在縣東五里,入縣孔道,高二百丈。《通志》名寒山。土人云:「寒坂以山高多風,炎方之人甚宜之。」

回頭嶺 在縣南三里。其山勢回顧縣治暗嶺 。按《縣志》:在縣北二十五里。以其山嶂崇疊,日光少見,故名。《通志》:名緝山。

石巖洞 在縣東二十里。三峰之下,天成巖穴,寬約五、六尺,有泉自洞中湧出。

五十二峒 按《縣志》,縣治四境,或十里、百里,遠近不同,曰藏峒,曰花峒,曰古心峒,曰思立峒,曰湘峒,曰崑峒,曰鴉峒,曰會峒,曰舊峒,曰臘峒,曰多峒,曰連峒,曰水源峒,曰蒙峒,曰洛吉峒,曰蓮峒,曰江峒,曰波峒,曰梟峒,曰獨峒,曰磨峒,曰李峒,曰公峒,曰三仙峒,曰囊峒,或編入民差,或差徭不及,止輸折米升斗,附入中州,馴駐、撫化苗糧之內。其峒名其不可考者,古制相沿曰五十二峒。諺曰:「中洲馴駐五十二峒,人少莫來弄。」 蓋言民頑而催科難也。地形四面皆奇峰環堵,中有田可耕,有澗可汲。人垂老不見官長,衣食粗給,各自為衛,皆世守焉。若非搆怨報讎,何減桃源。

砥柱石 在縣東三里。拳石中立,為帶溪中流砥柱。

環江 ,在縣南六里。唐環州治此,其時縣亦隸環。

環江洲 「按《縣志》」 :在西門外。江水環繞沙洲。中洲 :「按《縣志》」 :在縣東一百五十里,一大沙洲,四面水繞,如海島然,猺居上中下三里。明萬曆間,慶遠知府岳和聲勒碑定賦,歲徵折糧無差。民不至縣,官親督輸,每不及額,名為撫化羈縻之地。過此為古,周八萬獞人不入版圖。

帶溪 在縣北四十里。發源自湖廣武開衛,從八萬猺中東流入縣境二百餘里,旋折如圍,帶東南四十五里,暗流山穴,下達龍水。宋之帶溪寨設焉。

婆婆泉 在縣西五十里。水不常出,欲飲者佇立呼之乃出。按《縣志》:在暗嶺山左,土人為婆婆泉。《通志》名婆娑泉。

荔波縣

水巖山 在縣西十里,其下有水,從巖中出。方林山 ,在縣北。

白崖山 在舊縣東

董蓋山 在縣城西

韋家山 在縣西

者近山 在縣東。《古南丹州》築城在上。

勞村江 在縣東南

東蘭州

「都彝山 」 ,在紅水河東,離州三十五里。高峰插天,最為險隘。

青雲山 ,在州西四十里,橫亙綿遠。

勝山 在州西七十里

武篆山 在州西八十里。聳秀菁蔥,上多大猿奇鳥。

福山 在州北三十里

伐山 ,在州東北三十五里。

印山 在州東三十里。其形方正如印,故名。三佛山 ,在州西七十里。

九曲山 在州南八十里。巖峒盤旋,峰巒曲折。幽洞山 在州西北九十里,林麓深邃。

雷山 在州西四十里。上有關隘。

雙鳳山 :在州北二十五里。

真武山 ,在州東三十二里。遙接都彝,踞紅水河畔。

思榮山 在州東三十一里。

白面山 ,在州西一百四十里。

十八鶴山 在州南九十里。

北荷山 :在紅水河西畔,離州東三十里,特立巋然。

羈陵山 ,在東院舊州境。峰迴路轉,曲折玲瓏,巖際林端,盈眸薈蔚,入目,最多勝致。絕頂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