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2 (1700-1725).djvu/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繼泰襲。繼泰死,以弟繼恆借襲。繼恆死,以繼泰之子揚襲。鄰縣思恩,與州地犬牙相錯。揚欲蠶食之,興兵侵茆灘界,築二堡於普。又六傳川山三畽,復築四堡,民愬之。院司委官逐退,揚桀驁不服。嘉靖元年,都御史張嵿委知府王顯高、都指揮戚綱詣堡,諭以威令。揚始懼,盡掣目兵毀其堡。後奉調揚征田州,卒於軍。無嗣,以繼泰弟繼華之子振享襲。享復縱兵目莫人蠻等越界築堡,被官兵勦退。振享死,子維武襲。維武死,子從時襲。從時死,子之厚襲。之厚故桀黠,時出剽寇。萬曆四年,土豪秦廷廣等又將荔波縣地獻與之厚,隨統兵侵掠。督臣劉堯誨、撫臣張任以聞,兵部議還其地。萬曆八年,之厚燬董界官堡,據喇立喇歌董界翁隆吉利喇離上下七村,督臣委指揮戚秉忠立牌定界,後稍帖然。

皇清定鼎,其子孫照予世襲。按《府志》云:「在府城西二」

百四十里。舊為蠻峒。唐為羈縻極邊之地。宋元豐三年,立為南丹州,設土官管轄諸峒群酋。元屬慶遠、南丹、溪峒等處安撫司。明洪武初,仍為州,省永鸞、福延四州入焉。二十八年,州廢,設南丹衛,尋復置州編戶一十九里。

皇清因之。

那地州

按《通志》:古百粵地。唐為谿峒之地。宋熙寧初,土人羅世念來降,因授官世襲。崇寧五年,諸蠻納土,遂置地、那二州,以羅氏世知地州。大觀初,析地州建隆縣置孚州。宣和中,孚州廢。元仍為地、那二州,其蠻長世修常貢。明洪武元年,羅黃貌歸附,詔省那入地,改為那地州,錫印授黃貌為土官,世襲知州,以流官吏目佐之,隸慶遠府。

皇清照予世襲。按《府志》云:「在府城西南二百四十里。」

唐為蠻猺所居之地,名曰「那地。」 宋崇寧五年,納土,置地、那二州。大觀初,析地州建隆縣置孚州。宣和中,孚州廢。元仍為那地二州。明洪武初,省「那」 入地,改為那地州編戶三里。

皇清因之。

永定長官司按《司志》:「在府城東南九十里。舊為宜山縣歸善、洛三等鄉地。明正統年間,因蠻彝弗靖,司土者莫能禦,老人黃祖記與思恩土官岑瑛交結,謀割地歸思恩,遂以謀知縣朱斌備。時瑛方雄視兩江,大將多右之,斌備亦欲藉以自固,故具奏將地改撥歸於岑瑛管轄。土人呶呶不服,韋萬秀以復地」 為名而倡亂。成化二十二年,南鄉、清潭等處猺賊李天反、覃召管等亂,屢征不靖。弘治間,委官撫之,各賊願取前地,別立長官司以治。都御史鄧廷瓚聞之朝,置永定、永順二司,設長官司二。韋槐計擒李天反、覃召管,收餘黨。三院會題,奉旨准撥思恩府占去宜山縣、歸善、洛三鄉四里半。又宜山縣雒南、雒富、雒東、雒西、下里及莫往、峒、洛分、洛一、都博等里之地,截湊六里,立永定司,授槐世襲長官司,屬慶遠府。槐死,子寶襲。寶死,子繼祖襲。繼祖死,子啟邦襲。啟作亂,劫府庫,知府秦檉討平之。啟邦死,子萌發襲。萌發時生方四月,司事為其祖母莫氏攝理。回思女流不能約束,請將清潭南鄉十五村等地錢糧,歸府徵收後,萌發長大死,世興襲。世興死,子英襲;英死,子盛春襲。

皇清定鼎,順治九年,「盛春來歸,照予世襲。」

司在府城南。由莫往鄉去四十五里。明弘治五年,都御史閔珪因平定清潭、南鄉巢賊,奏請設立,以資彈壓。分編戶六里:曰清潭,曰南鄉,曰「莫往頭盔」 ,曰端簡,曰雒西,曰雒富。

皇清因之,照隸慶遠府。

永順正長官司

按司《志》:「明弘治元年,大峒門猺獞作亂,有鄧文茂隨征勦殺得功,題授慶遠府世襲土巡檢司。二年,宜山縣述崑鄉及七十二峒猺苗作亂,三院委文茂平服之,題請就右陽述崑等鄉地立永順長官司,以文茂為世襲長官。文茂死,子經襲。經死,子秀襲。秀死,子承印襲。承印死,子德揚襲。德揚死,無嗣,胞弟德威頂襲。」 德威死,子宗聖襲。以擒殺忻城叛目莫貴、莫良護等功,加千總服色。宗朝死,子國斌襲。國斌死,子世祿襲。世祿夭,故絕。宗聖胞弟宗賢頂襲。宗賢死,子國興襲。國興死,子世廣襲。

皇清定鼎,順治九年,世廣來歸,照予世襲。「世廣」死,子

天柱襲

按司在府城西南六十里古臘。舊為宜山縣古陽、述昆等鄉、永泰、外里、吉利、端簡各里地。明弘治年間,都御史閔珪因平定七十二峒猺苗,奏請以懷遠鎮土巡檢司改設。編戶一里半曰「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