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2 (1700-1725).djvu/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介,參政鄭茂、僉事夏道南、知府許岳、彭文質皆贊決 大計,與有勞勩云。

《劉賢良祠記》
周孟中

「忠義,人心之同然。惟無所利者,有憂天下之志,而後 有憂天下之言,感激而發,雖若得已,自有不容已者 矣。若夫有所利者,雖身當天下之任,言固不可已,而 亦已焉。此天下之所以日趨於危亡,而卒莫之救也。」 嗚呼!忠義豈非世教之大閑哉?唐之季世,宦豎橫恣, 把握國柄,天子孤立於上,群臣側目於下,禍稔蕭牆, 「患生帷幄,當時在廷之臣,無有一人能言之者。」劉公 蕡,昌平人,由賢良對制策,感激痛憤,指斥權奸,言詞 剴切,大率勸文宗判忠邪之分,專將相之權,遠刀鋸 刑餘之賤,以復掃除之役;正中外南北之官,以示畫 一之法。其言皆鑿鑿可行,惜乎主司馮宿嘆服而不 敢取,宰相裴度、韋處厚抑讓而不欲言,公由是不得 仕於朝,竟貶柳州司戶。間行田畝間,墜馬而亡。家人 具棺殮以載鴉鵲銜枝,螻蟻連土,已覆其半。人見其 異,遂封土成墳。今在鵝山下五里許,有石刻曰「劉賢 良墓。」鄉人水旱疾疫必禱,禱必應焉。嘗聞漢楊震沒, 有大鳥悲鳴其前,流涕而去。宋岳武穆廟樹枝至今 皆南向。古今忠義之「感,鳥獸草木,猶若有知。彼奸諛 者,獨非人乎哉?」於戲!自古天下之害,莫有大於宦官。 其禍至使先君不得正其終,嗣君不得正其始,宰相 諫官一無所言,天下何人復敢言耶?公起自草萊,披 瀝肝膽,為天子極言之。其志在痛社稷之危,生人之 困,而不欲竊一命之寵。故忠義之氣,感激而發,自有 不容已者矣。彼宰相如裴、韋之勳舊賢德,其於言也, 在可已乎,不可已乎?乃噤無一語,豈其志患激中官 之禍,而委曲以為社稷之計耶?然於大臣「以道事君, 不可則止」之義,殆未之聞耳。況自是以後,中官之勢 益盛,而唐家之業日趨於危亡矣。由是觀之,借曰不 利冨貴,三尺童子亦莫之信,非李邰能以已所授官 讓蕡,其誰為國復申一喙哉?雖然,公之志不得伸於 當時,後世人主讀其策,而謹履霜之戒,大臣讀其策, 而知《豶豕》之義。學士大夫讀其策,人人皆以公之心 為心,而不屑於冨貴,其何憂乎宦官之禍?於戲!忠義 豈非世教之大閑哉!成化十三年,廣西布政司右參 政三山黃公塤治公墓,繚以周垣,且謀諸僚屬阮文 英建祠柳州城西關外,春秋有司率邦人之彥祀焉, 尚未有為之記者。余奉命督學,始至柳,夢有冠服偉 人,以丹一顆授余而吞之。既與參議林公同、僉事李 公延俱拜祠下,退謂余《盍記》以風後學。余述夢云然。 林公曰:「是賢良殆以丹心託子腹中矣。」遂書此授知 府周欽、同知曾綸刻焉。

《柳州飛來石記》
周宗正

余始至全陽,登湘山,見所謂飛來石者,詢之老衲,談 甚悉,云自羅浮飛來。余意羅浮去湘山數千里,即有 神物挾之以飛,亦未應若是其遠。況羅浮之石嶙峋, 南海之上不下千里區誰能歷其地而驗其飛去之 跡?果與此石度長絜大,乃知其的自羅浮也。石而飛 已可駭愕,而謂飛自羅浮則愈怪誕可疑矣。無何,西 山陳王客、虛峰陳黃門二先生招飲儒素堂,酒半,具 言柳山書院,壬寅四月七日午時,有石一區,乘風雨 雷電飛入應泉井中,頭昂尾低,狀如龍馬,此耳目所 逮,時日無幾,殆非傳聞影響者。比。余方疑湘山飛石 而顧有此。即日偕寮寀惲子、袁子往觀之,見其形狀 頗具,高三尺,長六尺,闊亦不下二尺有奇,重可數千 觔。即使好事者舁而措之,非二三百人舉之莫勝。況 其自墮井中,僅與其石甃廣狹相當,雖人力巧為排 妥,亦不若是之湊合而無牴牾也。訪之守者,云:「其日 午時,風雨晦暝,雷電大作,初未聞墜壓震壘聲,雨霽 雲收,忽見池中有此石也。」噫亦奇矣!

柳州府部藝文三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唐柳宗元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驚風亂颭芙蓉 水,密雨斜侵薜荔牆。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 迴腸。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登柳州岷山》
前人

荒山秋日午,獨上意悠悠。如何望鄉處,西北是融州。

《柳州二月榕葉盡落偶題》
前人

宦情羈思共悽悽,春半如秋意轉迷。山城過雨百花 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柳州峒氓》
前人

郡城南去接通津,異服殊音不可親。青箬裹鹽歸峒 客,綠荷包飯趁墟人。鵝毛禦臘縫山罽,雞骨占年拜 水神。愁向公庭問重驛,欲投《章甫》作《文身》。

《酬浩初上人欲登僊人山見貽》
前人

珠樹玲瓏隔翠微,病來方外事多違。仙山不屬《分符》 客,一任凌空錫杖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