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1 (1700-1725).djvu/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四百卷目錄

 桂林府部彙考二

  桂林府山川考二水利附

職方典第一千四百卷

桂林府部彙考二

桂林府山川考二       府志

興安縣

海陽山 在興安縣南九十里靈川界上,湘、灕二水所自出也。舊《志》云:「海陽山水起零陵」 ,蓋其地在漢屬零陵郡。按《明一統志》,山下有巖幽深,行數百丈,至水泉處,闊不盈尺,其深叵測。龍蟠山 在縣東一十五里。山下有洞,洞門數重,遊者秉燭而入。又水產魶魚,四足而有角。《爾雅》云:「鯢似鯰,四足,聲如小兒。」 今商州溪中亦有此魚。按《明一統志》:其魚人不敢傷,恐致風雨。鳳鳴山 在縣北三十七里。宋淳熙間,邑人蔣耒叟登甲科,縣令羅震以耒叟所居近此山,故名。按《明一統志》:「俗呼雞爬山。」

點燈山 在縣西三里。有巖。昔有陶處士讀書於此山,夜有燈光,因名。

龍山 在縣南四十里,民居環繞,唐質肅公家先墳在焉。

全義山 在縣東三里。秦史祿通渠開此嶺。東嶺 在縣東,地名「錦水」 ,有二峰如卓筆。始安嶺 在縣前百餘步,民多居其上。

越城嶺 在縣北三里,即五嶺之最西也。草聖巖 在縣西十五里月山之西,前有山寺。唐僧雲嶠習草書,有「雲嶠書堂」 并滌硯池。鹽砂巖 在縣西六里。有砂與鹽相似,入湯復化,鬻鹽者多取以雜之。

寶峰巖 在縣西北二十里。

石門巖 在縣西北二十里。有石如幕,扣之有聲。

呂巖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石成「呂」 字,故名。龍鳳巖 ,在縣東梓林洞。其中石乳凝結如龍鳳狀,泉出巖中,灌田甚廣。

乳洞 在縣西南十里,有上中下三洞,其中虛明,夏涼冬溫。內有龍田如鑿,稜層紆曲,水溢不涸。洞之澳有清泉噴出,沿石壁左流成溪,窈然深黑,觸石湍激有聲。洞門左旋而上十步餘,至中洞,地勢爽塏,內有田數畦,左有三石如柱,旁有隙可通入石室。又承下洞,水氣蒸潤,常有煙霧旋擁。左有石道曲折,凡數百級,至上洞入,開豁平曠,有淺水可涉。秉炬而入。石乳玲瓏,有五色石橫亙其上。數步有石高十餘丈,色亦五彩。又有石床石室,千態萬狀,深入愈奇。宋李邦彥名其洞下曰「噴雷」 ,中曰「駐雲」 ,上曰「飛霞」 ,且自為之記。乾道間,張孝祥大書曰「上清山洞。」 范成大亦有詩刻洞前,有明真寺藏塔院,李邦彥又書「玉谿橋」 三字。

鳴玉洞 在縣西南十里餘。去渠岸不遠。洞門雖狹,內極廣大深邃,石乳下懸。又有石床、石筍、石盤諸狀,泉聲琮琤。舊名梵音,羅震易今名。金雞洞 ,在縣西南四里官道之側。周圍有山,延袤前江。

九星山 按《通志》:「在興安縣東南,有峰聳秀,名曰狀元峰。」 按《明一統志》,「在縣東二十里,其峰聳秀特立,宋侍郎唐則家於其旁,鄉人以則父子相繼登科,因名。」

黃華山 《府志》無。按《通志》:在興安縣東五里,其中有泉。

融江 發源融山二洞,流至本縣,與靈川界首合而南流。

鳳源水 ,在縣南,地名「南鳳源」 ,合於南渠為灕江。

零水 ,在縣西南五十里。源出鬱金山下,南流合灕水。

桃花源 亦名溈源水,並出南鄉,合於海陽江中江 。湘、灕二水之中,即海陽之舊江。鏵觜雖分其派,餘波流而成江。至學前北折,合於湘水。餌潭 又名餌江,在縣東十五里。按《明一統志》:「石壁上下有犀牛蹟,又有二石穴。遇旱,鄉民具舟作樂,驅水牛百數下潭攪之,投虎頭骨及朱書石符,雨澤立應。」

渼潭 :在鏵觜之上。蓋海陽與眾流匯而為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