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0 (1700-1725).djvu/8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憲宗成化 年,猺賊犯雷州,都御史韓雍服之。按《通志》:成化初,猺賊犯雷州,官軍不能禦,會僉都御史韓雍至,恩威並著,猺人畏服,郡縣賴之以安。後立秋調法,用狼兵調勦。肇慶自羅旁綠水至懷集高州自西山、茂名、石城至鬱林、欽、廉等州,以及廣西山賊,皆預先哨探其巢穴及出刦道路,而又移檄嚴督守巡及參將、把總、守備等官,時加訓練兵快,防守要害。賊或出沒,即時調勦,或搗其巢穴,或截其歸路,俾出無所得,入無所歸,策至良也。雍去法廢,迄弘治以後,賊益猖獗。正德初,則狼兵亦不聽調矣。督府與鎮守總兵後多貪賄,狼每遇調,輒以賂免。田州土官岑猛每忿且笑之曰:「三堂正如三隻狗,以片肉投」 之,即去矣,吾何憚焉?今之狼兵,非復王韓之時矣。有警則用打手禦之,又支給不時,屯膏吝賞,亦為盜

孝宗弘治 年,蠻賊平,遂立從化縣於上游。按《通志》:弘治初,蠻首譚觀福作亂,既討平後,立從化縣治於上游,始在橫覃,後徙馬場田,近下山諸峒。

武宗正德 年,胥江數被盜侵,乃立指揮官守之。

按《通志》:「正德初,胥江附近居民被盜侵掠,乃置指揮一員,以都指揮行事,領兵二千,守把盧包水。」

正德 年,紫泥港黎野航等作亂,官軍擒之。按《通志》:「正德中,紫泥港黎野航等為峒首總領,殺人作亂,官軍擒之,雖有衣冠雜處,不能化也。村氓與蠻獠相雜,有士大夫之家,亦不能制。七年,僉事汪鎡討猺,為獞子所賣。」

按《通志》:「正德七年,分巡嶺西道僉事汪鎡,督兵討猺,以石綠獞子為鄉導。獞潛與猺謀,引入深險,被傷甚眾,始知為其所賣,自是不敢言用兵矣。」

十年白飯坑等賊行劫,縣令黃寬計滅之。按《通志》:正德十年,白飯坑耽坂嶺等賊截路殺人刦財,知縣黃寬率鄉夫討滅之,始通人行。十五年,大興師勦賊,賊黨就撫。

按《通志》:「正德十五年,興師勦賊,平之後,餘黨悉就招撫,其所招巢穴在上下山者,悉皆革面。於是瀘包水革去官軍哨守,惟令百戶一員,兼同胥江巡司駐札巡邏。」

十六年,猺亂,都御史蕭翀等討之。

按《通志》:「正德十六年,封川、開建縣猺亂,提督都御史蕭翀,總鎮太監王堂,總兵官撫寧侯朱麒討之。先是,封川縣石硯、太和、雞峒山猺龐古子、盤古義,糾合開建縣大玉、小玉、大臺、賀峒、金上峒、下峒山猺,大肆流劫,殺虜人畜,敵傷官軍。至是,翀等調集漢達官軍土兵一萬三百二十員名,分三大哨,中哨副總兵張佑」 、左哨參將趙丞序、左參政章拯、僉事陳綱、右哨都指揮卜玉、許英、僉事楊必進分道討之,俘斬六百一十九名顆,地方始平。

世宗嘉靖二年,官軍四出勦賊,破連堂、石鼓等寨,擒斬無筭。

按《通志》:「嘉靖二年春,撫按調集狼達官軍,四出勦賊,破連堂、石鼓等寨,擒斬無筭,振凱而還,餘黨復聚,自弘治十二年設縣以後,溫邊、白石諸村小民猶習故為盜。正德間,寇刦浸甚,知縣張文造設鄉村長以約之,朔望關報其村動靜,有為非者,輒覺察擒獲,時頗畏服。踰年張卒,盜如故,自後益橫。正德十五年三月」 ,兵備副使王大用統兵勦捕,以盜攻盜,諭以功贖罪,由是先殄其甚者。羊公徑上下平山,盜賊授首,餘皆喪膽。捕人至,即自投,無敢亡命。前後捕獲凡六千餘人,欲盡圍溫邊、白石,不克。十二月初五日,賊圍城數日乃退。自後許車保起於白石,陸四起於大蓢,聲勢大肆,剽掠鄉村,歲無寧日。居民逃竄,流離尤甚。時知縣胡綸初任,勢不能支,曲就招撫。嘉靖元年六月,知府簡沛率生員張茂材、劉慶祖,沿村招撫。藤峒、狗逕諸寨人跡所不能到者,皆親至其地,備歷阻險,悉心撫諭,終不能服,剽掠如故。撫按官具奏以聞。嘉靖二年閏四月,乃調集土兵,合官民兵一萬餘,布政章極駐新會,參政葛浩、參將李璋駐新寧,副使王大用駐恩平,知府簡沛駐海宴。先是,累年征勦,只用民兵,諸賊輕之。及狼兵至,賊猶未知,先抵連堂,入帶羊公逕、石鼓山諸寨。各賊妻子戲笑自若,咸相呼出觀。以故狼兵突至,盡戮諸賊妻子,遂乘勝追殺溫邊、白石等處。群盜望風喪膽,竄走百鋒山諸處藏匿。時極在新會,凡獲盜令於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