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0 (1700-1725).djvu/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所歷為久。而迄宋之世,儋無祠。延祐四年春,僉海北

海南道肅政廉訪司事大都軍行部,至是,乃求其偃 息之地,構堂三間,而像其中兩廡為房,將以處郡人 子弟,擇師教焉。命儒者六十家奉祠事,又植桄榔為 林而表之,歸銘石林下,祠成,屬記之。梈也,竊嘗撫銘 而感焉曰:「惟先生海內之士,其始至儋也,雖以罪,然 去朝廷、投荒裔極矣。識與不識,亦知其宜有以禦燥 濕、避風雨也。當時之人,曾無念茲者。至使居無室廬, 同於野處。今去之數百年,宜若遠然」;而山川之虛,城 郭之圮,始有慨然過之以思者曰:是先生之所止也。 思之不足,將楝宇肖貌,如欲聞見其容聲,率其學士 以挹其流風遺韻。若然者,吾亦不自知其何心也。豈 古今之賢者殆有不相似與?不然,何若是其曠也?《禮》 曰:「有其廢之,莫敢舉也。有其舉之,莫敢廢也。」是故無 所廢而舉也。舉之者,賢者也。是非舉者之自賢也,亦 以示儋之人知所闕也。闕者,宜舉也。祀先生其亦孰 敢廢也耶?夫往者不追已敘而刻之以諗來者。儋州, 今為南寧軍云。延祐己未夏,范梈記。

《宣諭海南詔》
明·太祖

詔曰:「蓋聞古先哲王之治天下也,一視同仁,無間遠 邇。況海南海北之地,自漢以來列為郡縣,習禮義之 教,有華夏之風者乎?頃因元政不綱,群雄並起,朕舉 義除暴,所向廓清。師臨南粵,而爾諸不煩傳檄,奉印 來歸,向慕之誠,良可嘉尚。今遣使者往諭朕意。爾其 益盡乃心,以輯寧其民,爵賞之錫,當有後命。故茲詔」 示,想宜知悉。

《勞海南衛指揮》
同前

南溟之浩瀚,中有奇甸,方數千里,歷代安天下之君, 必遣仁勇者戍守。地居炎方,多熱少寒,時忽瘴雲埋 樹,若非仁人君子,豈得而壽耶?今卿等率壯士連歲 戍此,朕甚念之。今差某往勞。

《瓊管論》
楊理

「天下郡邑濱海者有之,未有若瓊之四面環海者。其 東南廣九百里,南北一千一百四十里,長山峻嶺,生 岐熟三黎錯居其間,而五指腹心,盡為黎據。」群岡之 中,安定尤險。郡邑封疆反四面而環列古城。暹羅諸 番,西南外峙,東北又與閩、浙諸洋相通。稍或撤備,則 門庭皆勍敵矣。廣東處南海之邊,而瓊又當其南,實 南徼之要害也。國朝設府,統州縣十三,復設海南衛, 統內千戶所五、外守禦千戶所六。各海口咸置烽堠 瞭戍指揮,部軍統轄之,名曰「備倭巡捕。」巡司分散布 列,海寇望幟而知有備。然黎防之制,瓊、澄、臨樂、文定 諸地,舊置營戍,事久寢弛,元有炯鑑,不可不戒也。近 因辛丑之亂,舉兵討平珠崖,駐設參將,事雖大定,而 險終在黎,未為吾有。議者欲於羅活岡據以重兵,遲 以歲月,置官兵鎮之,其陵水要區之鄰於崖者,則界 以十字路,斷其往來竄伏,更於黎眾民稀之處如感 恩者,繕城郭甲兵以衛之。噫!必如是而後為久安之 計乎?

《南溟奇甸賦》有序
丘濬

伏讀太祖高皇帝《勞海南衛指揮敕》曰:「南溟浩瀚,中有奇甸數千里。」 是時瓊郡在炎荒瘴海之中,而褒以奇之一言,豈無意哉?濬世家海南,北學中國,爰稽首而為之賦曰:

爰有奇甸,在南溟中。邈輿圖之垂盡,綿地脈以潛通。 山別起而為崑崙,水畢歸以為溟渤。氣以直達而專, 勢以不分而足。萬山綿延,茲其獨也;百川瀰茫,茲其 谷也。豈非員嶠瀛洲之別區,神州赤縣之在異域者 耶?」有奇一士,全鍾其氣,北學於中國,頡頏乎天下之 士。於是叫閶闔,呈琅玕,翱翔乎玉堂,徘徊乎道山。肆 言六合之外,馳騁百氏之間,自詫所主之奇勝,敢為 高論,恣為大言。翰林主人聞之,駭而訝焉,曰:吁!子來 前,子生寰區之外,瘴海之邊,學何所受?道何所傳?何 所從而至,何所見而云然?試為我一一言之,吾將即 子之所云云者,以紀載於簡編。」士曰唯唯。乃作而言 曰:「自夫天一生水,融而為川;地十成」土,結而為山。川 者天地之血脈,山者天地之肌骨。血脈流行於肌骨 之中,浹洽於中而外出,出乎外而環其中,是為一大 堪輿,具元氣之渾淪,容日月之出沒。然而大堪輿之 外,突起於浩漾之中,而為小堪輿者,又不知凡幾窟 穴也。是故其大而顯者為帝王之宇,小而幽者為神 仙之丘。帝王之宇是為神州赤縣;神仙之丘,是為員 嶠瀛洲。一則非骨蛻羽化莫能到,而非常理;一則雖 聲名文物之所萃,而非真游惟走所居之地,介乎僊 凡之間,類乎島夷而不夷,有如僊境而非僊。以衣冠 禮樂之俗,居閬風元圃之堧,勢盡而氣脈不斷,域小 而結局斯全。九州一大宇,茲為其奧;四海一通川,茲 為其「竅。上至北極,僅十九度,於天為近;遠至神京,幾 一萬里,於地為大。茫茫巨浸兮與天為界,漠漠平川 兮壯地之介。豈非天造地設,藏此奇勝於遼絕之域, 用以見天聽之孔卑,表王化之無外耶?其為甸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