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0 (1700-1725).djvu/5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期與諸峒首王仲文等八十一人詣瓊管司,詣顯應廟,研石歃血,約誓改過,不復抄掠,犒賜遣歸。瓊守圖其形狀衣製,上經略司。

按《通志》:淳熙元年,詔承節郎王日存等,許子孫承襲,以其祖父居蔭,元係入貢。又自宣和以來能撫諭諸黎,彈壓有勞也。《瓊臺志》:宣和間,儋人陳大功,招撫符元亨等三十餘黎入貢,補元亨等承信郎,賜袍笏銅盆校椅,誥詞略云:「爾等遠陶王化,慕義來歸,咸秩以官,往欽朕命。」 子孫各以官名承襲,世為峒首,大功亦補下班祗應,官至融州巡轄。按《宋制》,賞賜有定制,銅盆校椅,似非公物,恐是峒酋杜撰,故附書之。

淳熙 年,知萬安軍趙絳勦平峒黎。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瓊州府志》:「淳熙初,知萬安軍趙絳以峒黎王集結三峒叛,乞師勦平。」

淳熙 年,靈川令黃疇若招捕黎蠻。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瓊州府志》。「淳熙間。萬安軍黎蠻竊發。經略司選靈川令黃疇若籌畫招捕事宜。」

四年,知軍湯鷽討平黎人王利學。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蠻夷傳》:「淳熙四年冬,萬安軍王利學入寇,蓋旻進率眾拒之,兵弱戰沒。」

按《瓊州府志》:「淳熙四年,萬安南峒王利學入寇,知軍湯鷽討平之。」

八年。詔三十六峒都統領王氏女襲封宜人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蠻夷傳》。淳熙八年六月。詔三十六峒都統領王氏女襲封宜人。初王氏居化外。累世立功邊陲。皆受封爵。紹興間。瓊山民許益為亂。王母黃氏撫諭諸峒。無敢從亂者。以功封宜人。至是黃氏年老無子。請以其女襲封。朝廷從之。

按《虞衡志》:「王二娘者,瓊州熟黎之酋,有夫而名不聞。家饒財,善用眾,能制服群黎。朝廷封宜人瓊管有號令,必下王,宜人無不帖然。二娘死,女能繼之。其餘三郡,強名小壘,實不及江浙間一村落縣邑,或為黎人居其廳事治所,遣人說謝,始得還。前後邊吏端不敢言也。」

按《通志》:淳熙八年六月,瓊管司言:「承襲宜人三十六峒統領王氏,稱,其祖本化外州,皇祐、熙寧間歸順,彈壓三十六峒,捍禦隘口,正係瓊管咽喉之地,三世受朝廷誥命,至母黃氏承襲,彈壓邊界。熙寧、紹興間,又說諭化外黎人,各安生業,莫肯從亂,乾道七年,受誥封宜人。今年老無男,有一女,欲依例承襲。」 詔王氏襲。其後又以王氏之姪黃間補官守寨,彈壓黎峒。嘉定九年,詔復許宜人黃氏、吳氏承襲。

九年筦帥韓璧安撫黎人。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臨高縣志》,「淳熙九年,筦帥韓璧出入阡陌,勞來不倦,期年化成黎人,由是道路無阻。」

十二年白沙峒平。詔減陳升之三年磨勘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蠻夷傳》,「淳熙十二年正月,樂會縣白沙峒黎王邦佐等率賊眾五百為寇。殺掠官軍。保義郎陳升之撫降其眾。俘獲林智福等。瓊管司上其功。詔減升之三年磨勘。」

十六年,詔補「大寧砦黃弼為承信郎。」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蠻夷傳》:「淳熙十六年,詔以大寧砦黃弼補承信郎,彈壓本界黎峒瓊管司,言弼沉鷙有謀,為遠近推服,故用之。弼,宜人黃氏姪也。」

寧宗慶元 年。以劉漢修判郡。黎獠歸化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瓊州府志。慶元初。通判劉漢。修崇郡學。講明道義。激勸生徒。延師訓導。黎獠獷悍。亦知遣子就學。衣裳佩服。踵至者十餘人。

理宗紹定四年。遣將討黎賊。王居起。平之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瓊州府志》。瓊山逆賊王居起創亂。屢撫屢叛。紹定四年。復大寇。僭號南王。殘害臨、澄、昌三邑。瓊州城門盡閉。遣將討之。明年夏。居起傳首。餘黨悉平。

端平 年,以劉椿知萬安軍,峒黎納款。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瓊州府志》,「端平初,劉椿知萬安軍,買扶諸峒黎聞風相率至瓊納款,願隨土貢獻。」

度宗咸淳六年,以馬成旺征黎有功,命其子撫機專制諸黎。

按《宋史度宗本紀》不載 按《瓊州府志》,咸淳六年春瓊黎犯邊,以欽守馬成旺征之。成旺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