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70 (1700-1725).djvu/3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每畝科民正耗米三升二合一勺,積三十一畝一分五釐一毫為糧一石,共米三十九石六斗八升零九勺。

一則道田二頃五十四畝二分。每畝道科正耗米五升三合五勺,積一十八畝六分九釐一毫,為糧一石,共米一十三石五升九合七勺;地二十三頃一十七畝三分一釐三毫。內地有三則:

一則官地四畝零八釐一毫,每畝科官正耗米二斗五升六合八勺。積三畝八分九釐四毫為糧一石,共米一石零四升八合正。

《二則》民地二十一頃八十一畝五分二釐五毫,每畝科民正耗米三升二合一勺,積三十一畝一分五釐二毫為糧一石,共米七十石零二升六合九勺。

《三則》原夏稅地一頃三十一畝七分零七毫,每畝科夏稅米三升二合一勺,積三十一畝一分五釐二毫。每畝科民正耗米三升二合一勺,積三畝一分一釐五毫為糧一斗,共米四斗五升三合六勺。

以上計官學民道夏稅田地、山共秋糧正耗米九千七百三十六石六斗三升八合零八抄七撮九圭。

計溢會計米四斗九升四合三勺。

陞科田地、山、共一百九十四頃四十畝零二分三釐二毫。

陞科民田地五頃六十三畝四分五釐九毫,共二百零三畝六分八釐九毫。每畝三升則每畝加耗米二合一勺,共正耗米六百四十二石一斗一升八合四勺一抄六撮九圭。

《新陞科農桑稅》二十畝零四分二釐,新陞夏稅四頃八十九畝六分零一毫八絲,共稅五頃一十畝零二毫一絲八忽。每畝三升則每畝加耗米二合一勺。共正耗米一十六石三斗七升一合零六抄九撮九圭七粟八粒。

二項共稅二百零五頃一十三畝六分八釐九毫一絲八忽。

二項共米六百五十八石四斗八升九合四勺二抄二撮六圭七粟八粒。又明崇禎十六年至

皇清順治十八年止,陸續陞科稅一十九頃四十五

畝八分四釐三毫五絲三忽零三纖,該米六十二石四斗六升一合五勺七抄七撮三圭二粟二粒六沙三塵。

通共陞科米七百三十七石三斗二升一合八勺六抄九撮九圭七粟八粒,內除羅才等告豁磽瘠米四十石零九斗九升七合,又除勘過羅才、繼貢、陳海、陳錢、唐廷誥米一十一石六斗七升九合,共米五十二石六斗七升六合,改照《西寧輕齎》例,又除梁應明告豁陞科虛米一石七斗一升三合三勺,又除米二十二石七斗零六合八勺,抵補水衝陷民道額米,尚實米六百六十石零二斗三升二合七勺。

《流算田地》等稅溢出學米、民道米、夏米共四斗九升四合三勺。

歲派官米一百七十七石九斗九升七合八勺。每石派糧料銀二錢九分零三釐四絲,每畝七分四釐五毫五絲九忽,算共銀五十一兩六錢七分九釐八毫。不派四差官田地米在內。學米四十六石五斗二升四合二勺,計溢會計額米五升零三合七勺,除摘出另項派徵貯庫,作正支銷,尚實額米四十六石四斗七升零五勺,每石派銀二錢九分零三釐四絲,每畝派糧料七分四釐五毫五絲九忽,算共銀一十三兩四錢九分二釐二毫,不派四差。民田、地山并輕齎民田九千四百九十石一斗六升一合五勺一抄八撮一圭,計溢會計額米二斗二升五合三勺,摘出另項派徵貯庫,作正支銷外,實該原額米九千四百八十九石九斗三升六合二勺一抄八撮一圭。每畝派糧料銀一分九釐八毫二絲四忽。每石派銀六錢一分七釐五毫六絲六忽,該銀五千八百六十兩六錢六分一釐九毫「五絲零四微六纖七沙一塵四埃四渺六漠。每畝又派四差銀一分零五毫八絲一忽,每石又派銀三錢二分九」 釐六毫四絲七忽,該銀三千一百二十八兩三錢二分九釐零四忽四微八纖八沙零一埃零七漠。每石總派糧料四差銀九錢四分七釐二毫一絲三忽,共銀八千九百八十八兩九錢九分零九毫五絲四忽九微五纖五沙一塵五埃五渺三漠。內除官紳、舉、貢、監生員吏承優免米三百六十六石五斗六升二合。每石正納均平銀五分五釐零七絲六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