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9 (1700-1725).djvu/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額「忠義。」 弘治癸未,推官李文獻遷附秦公祠。嘉靖甲申,郡守易蓁遷復今所。嘉靖壬寅,知縣楊澄重修,年久傾壞。萬曆二年,郡守唐汝迪重建。秦公祠 舊在府治愷悌坊。公諱時中,明洪武二十年守雷,卒於官。民思之不忘,立祠祀之。弘治戊申,郡守鄧璩遷於旌忠祠右。知縣林彥修、太監陳榮、郡守陳嘉禮繼聞置田以供祀事。薛公生祠 在郡城內守廉坊蘇祠之東。宋嘉熙間,薛直夫鑿渠興水利,有功於民。去後,郡人立生祠以祀之,黃必昌為記。祠宇久廢,今併名賢祠。

葉公生祠 在西湖十賢祠東。公諱修,號永溪,江西南昌人。明萬曆二十八年,知雷州,有惠政,以疾告歸。士民戴之,立祠以誌不忘。

鎮海雷神廟 即英山廟。三殿神祠,原飛鐘於東洋龍頭村。自何、戴二公開築河渠圩岸,創建廟宇,扁曰「鎮海雷神祠。」 司理高、葉二公濬何、戴渠,建碑亭,扁曰「龍頭宮殿。」

遂溪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縣治南,距城半里許。每春秋仲月上巳日祭。

社稷壇 :在縣治北,距城一里許。每春、秋仲月上戊日祭。

邑厲壇 :在縣治北二里。春以清明、秋以七月十五、冬以十月一日祭。

城隍廟 在縣治西北。明洪武二年,知縣王淵建。正德二年,縣丞陳澄修。萬曆己酉,知縣羅繼宗重建。

真武廟 在縣東南隅

關王廟 :在通明港。明萬曆十四年建。三十八年,把總續蒙勳重修。

東嶽廟 在縣治西北城隍之右。明成化間建,今廢。

石牛廟 在第三都英靈村,地名石矻立,遠望若牛,因以名廟。明弘治間,太監傅倫、陳瑢相繼修建,置田一十三畝,以供祭祀。教授吳朝陽《記》。天妃宮 在通明港調蠻村。明萬曆十四年,白鴿寨把總童龍建。至萬曆三十七年,把總續蒙勳重修。

蕭相公祠 在縣治南一里傍塘鋪。宋乾道間,有瓊蕭莞使秩滿歸,寓此,舉家不疾而歿,遂葬鋪側。後顯應降巫,鄉人建廟祀之,又名「傍塘廟」 ,置祀田。廟久頹,明萬曆甲寅,知縣歐陽豪捐俸重建。

羅公生祠 在縣前西。明萬曆三十七年,士民感羅繼宗德政,故建之。

三帥堂 :在縣治登俊坊。鄉民楊震建。

徐聞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南門外一里許。

社稷壇 在西門外演武亭東。

邑厲壇 在北門外三里許。

城隍廟 在縣內西街

伏波廟 蘇軾、李綱皆有記。

關帝廟 :在北門內。明崇禎九年,闔邑士衿同建。

太華廟 在東門外,原北向文塔。明崇禎十年,知縣吳國斗移廟向東,當道立起三座。

三元廟 在縣東門內官路西。

北府廟 在北門外二里許。

天妃廟 在海康所南門外渡頭。往來渡海者祀之。

寺觀附

本府。海康縣附郭。

天寧萬壽禪寺 在郡城西關外。唐大曆五年,開山岫公創建。宋蘇軾渡瓊寓此,愛其勝,題「萬山第一」 四大字於門。宋南渡,李忠定綱亦寓於此,有《闍提花三絕》,至今傳焉。郡邑幽勝,惟有此寺。宋未毀於兵燹,元住持石心師德瑽重建。明洪武十五年重修。成化間,郡守魏瀚以殿後雷音堂圮,改建懷坡堂。郡人羅璋記。弘治丙辰,太監陳榮復捐資易堅材修之。左右翼兩樓,懸以鐘鼓。山門外豎石坊,勒「東坡」 四大字於扁。寺後有一覽亭,歲時祝釐,咸在於此。明末,寺宇頹圮。

皇清順治十五年,知府陸彪《從卜》改建,尋壞。康熙十

年,知府吳盛藻捐貲重修,加以潤色,增所未備。寺去城半里,並寇祠,接西湖,叢林幽靜,山環水遶,亦郡之大觀也。

廣濟寺 在雷廟之東。梁開山僧了容創建,名曰「廣教。」 明洪武間,僧隆壽改名「廣濟。」 去城十里,與雷廟並峙。嘉靖元年,詔毀淫祠廢。

普庵堂 舊在郡城內愷悌坊浴堂之西。元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