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8 (1700-1725).djvu/1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釐六毫正

以上二條,遞年止納《官條》。除免雜項差徭外,歲解學道租銀三兩二錢二分正。

一、學前右邊鋪二間,載稅二分正,歲解學道租銀四錢正。

一項答應聖宮燈油。西門附郭社豆村鄉民鍾萬韜等每年送穀一十四石,供備油資,免其佃人雜差。

「徐聞縣儒學 自宋始建在舊縣討綱村。元至正間隨縣遷於李氏家塾。明天順六年,避寇附建於海安所。弘治間遷復舊址。」 正德五年,知府王秉良等共請建廟五楹,東西列兩廡各六楹。前為戟門,又前為櫺星門,前中為泮池,橋行其上。南為照牆,外建射圃亭。廟後建明倫堂五楹暨左右庫房。嘉靖二年,縣丞林應驄修櫺星門、戟門、齋廡,復建名宦、鄉賢二祠於戟門側。十三年,推官徐達改建射圃。萬曆十二年修建名宦、鄉賢二祠。三十九年重修,東西建二齋、兩門,西南建啟聖祠,後堂建「敬一亭。」 折而西為教諭、訓導諸衙。東齋之左建魁星亭,復建諸生號舍於啟聖祠西,而學之規制始備。

崇德社學 即舊《夢槎書院》。

廣業社學 在城內東北,址存。

復初社學 在縣治東北,址存。

明善社學 在東門內北。明萬曆二十六年,換地建總鋪。

貴生書院 明萬曆十九年,添註典史湯顯祖、知縣熊敏共捐俸資建於公館東,「湯顯祖有《記》」 ,後地震崩廢。

學田 吳家莊田,共稅五頃五十畝。明萬曆十年,知縣蔡宗周清丈溢額包隱田,詳允送學,為諸生會考燈油、濟貧等費。又以陂田豐歉不常,恐條鞭貽累,悉為蠲免,自為《記》,豎戟門。

《那密》莊田共稅三十五畝。邑人運同鄧士元送學,以為諸生會考燈油濟貧之資。

新莊田共稅一頃四十七畝。明萬曆二十年,運同鄧士元孫兆麟故,絕母王氏願施入學,知縣熊敏詳允送學,除納秋糧銀三兩九錢八分二釐,剩銀解縣給科舉生員盤費及學道刷印考卷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