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5 (1700-1725).djvu/1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三百三十一卷目錄

 惠州府部藝文一

  羅浮圖贊并序    宋陳堯佐

  中閣頌并序       高紳

  新學宮記          余靖

  記遊松風亭         蘇軾

  遊羅浮題名記        前人

  卓錫泉記          唐庚

  湯泉記           前人

  慶雲記          白玉蟾

  鐵橋銘          孫繼芳

  飛雲頂開路記       李昴英

  惠州修路記        明吳高

  建第一江山亭記       前人

  和山麻石巖記       王天與

  重修郡城記        鍾明進

  重修儒學記        何維柏

  長樂增城記        倫以諒

  長樂新遷儒學記      陳明貞

  泮池活水記         施儒

  築偃月城記        葉春及

  創建勸農亭記       林國相

  振武亭記         郭子章

  遊合江樓記         張瑋

  復湖水紀略         戴賞

  遲蘇閣記         葉維城

  蘇東坡寓惠集敘      翁鴻業

  平寇記          倫以訓

職方典第一千三百三十一卷

惠州府部藝文一

《羅浮圖贊》并序
宋·陳堯佐

羅浮山,惠州之望也。按《本經》云:「山高三千六百丈,周迴五百二十七里。」 然羅山一山也,浮山即蓬萊之別島也。堯時洪水浮至,依羅山而止,故有羅浮之號焉,又曰第七洞天,即此一山也。戊戌冬,僕出官潮陽,庚子春,權牧茲郡。公餘命駕山下,睹二巘之異,躋幽巖,步邃谷,累日彌夕,愛之忘返。乃召畫工,相與立山之陽,審望詳示,即而圖之。既成,攜以歸。凡見之者,雖草野漁耒之子,必曰:「茲羅浮山也,一無殊焉。」 噫!是亦得其真矣。雖不得流泉出雲,鳴鹿嘯虎,至於觀寺之隱見,聚落之向背,左右遠邇,亦梗概焉。惜其委之海隅,卓爾天外。好事者有見,其亦庶乎!

贊曰:「惟墨之妙,惟山之肖。豈曰筆精,亦是心照。白雲 未封,清名空耀。嗟乎翠岑,委此遐徼。」

《中閣頌》并序
高紳

「景德四年仲冬,乃命大內太傅、高班內品李懷信,賫齋文,建道場於羅浮中閣禪院七晝夜,仍降內府名香以錫之,為民作福」 ,蓋天意也。是山按圖牒為蓬萊之別島,實朱明之洞天。蘊祕韜奇,含靈蓄異。璚花琪葉,鎮以紫鳳之壇;駕欻騰煙,宅以白雲之洞。爾乃寶坊清邃,祇樹幽深;紺殿晨嚴,蘭膏夕燎。祝辭祕奧,雜梵唄於五天;薝蔔芬氳,散香雲於三界。有五色珍禽,群翔齋所,靈應繽紛而效祉,陰雲霾蔽而復晴,其冥感有如此者。謹為頌曰:

巖巖羅浮,鎮於南裔。三山一海,浮空而至。開煙嵐 薈翳,松桂蓄異。康時宅靈瑞帝。吾皇撫運,惠綏四時。 名山大川,罔不肅祗。乃建中閣,民祈福禧。法會攸啟, 天意聿隨。皇皇者華,將命精潔。圓嶠香降,博山焚爇。 川祇薦瑞,天龍生悅。五色靈禽,翔飛㵳泬。

《新學宮記》
余靖

夫教化之本,自學校始;學校之興,自鄉遂始。周人有 鄉先生,遂大夫分掌其令,以謹其習,而薦其賢能焉。 鄉校所建,則有《皮弁》之薦、《小雅》之歌,以享先賢先師, 古之道也。自秦人蠶食六國,廢周之令,《詩》《書》之教輕 於蟣虱。漢興,雜霸,學者惟集於長安,郡縣之學寖微 矣。唐室雖欲尊儒,而不得其本,春秋祭菜,專為孔子 祠堂。已事而逡,鬱生荊棘,因循其弊,以至於今。矧!今 之縣令,惟以斷笞杖、督賦稅為稱職耳,其能勸學以 警俗者幾何哉?吾友譚君諱昉,初命為豐令,民安農 畝,吏守曹事,闔境恬然,夜亡犬聲。下車期年,政已成 矣。乃曰:「習俎豆所以敦風俗,興學校所以勵良善,嚴 祀事所以教肅祗,考前記所以辯制度。」古之建學,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