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4 (1700-1725).djvu/8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邑厲壇 在縣北二里。明洪武二年,縣丞曹觀創。成化二十三年,知縣丘策重建宰牲房、大門。正德十四年,知縣蕭峻、嘉靖間,知縣張慎各重修。

城隍廟 在縣南二里。明洪武二年,縣丞曹觀建。

寨將夫人廟 在縣西二十里麻寨村。夫人姓虞氏,居縣之寧都里魚灣。唐末黃巢破西衡州,虞氏躬被甲冑,率兄弟及鄉兵禦之,黃巢遂北,虞氏亦亡。鄉人徐志道等立祠以祀。宋乾道、紹興間,叛兵洞寇接跡為亂,來攻郡治,輒見夫人提兵出入空際,賊皆驚潰散去。凡旱澇疾疫,有禱必應。郡刺史以事聞,賜額曰「冥助。」 嘉定六年,敕封為顯祐夫人。十五年,尚書禮部符下英德府,加封正顒。林子昇有記。

邵柱國祠 在洸口巡檢司右。宋開寶四年建,祀南漢主劉鋹愛將邵廷琄。侍郎陳璉有詩與序。

「米公祠 」 祀米芾,今廢像存。

峽山廟 在縣南六十里。面大河,謂之「大廟。」 祀天妃。

何侯廟 在苲嶺下。侯舜侍臣,今廢。

「元天宮祠 。」 在龍山。

伏魔大帝祠 。在西門內。

縣廨土地祠 在縣儀門內。

節義名臣祠 即「三賢祠」 ,在龍山書院後。舜二臣祠 在南山書院後,今廢。

張公祠 在南山書院中。祀

鄭公祠 在「會英書院」 中。祀。

姜公祠 在縣治北大慶山之右。按《通志》:「祀明僉事姜忻。忻有平寇功,故民祀之。」

嚴、陸二公祠 在步月臺西首。

丁公祠 邑侯丁仕。明萬曆丁巳年士民創祠。復念鄭公祠以遷學廢,眾請神位,同光俎豆,扁曰「會英芳躅。」

劉公生祠 明崇禎二年,萬安劉公士禎時以司理署邑事,紳衿鄧允燧等建,以志德,給事中盧兆龍為「記。」 向在步月臺西,因水圮。崇禎十一年,知縣吳永澄同闔邑紳士等重修,鄉紳劉澤大「記。」 時公為南韶道,禦流寇尤有功。

靈濟祠 在大樟朱田村。祀惠妃。

義勇祠 在浛光城內。按《通志》:祀義士劉廷龍、周應乾,嘗帥兵禦羅山賊,死。

白公祠 在萬壽村。神譚姓,號白公,法名十九郎,于唐時得道,里人祠而祀之。至今禱福祈豐,禦災捍患,應猶桴鼓,遂得世祀焉。

寺觀附

本府。曲江縣附郭。

大鑒寺 在府治南興賢坊。宋紹定間,運使石不矜為唐六祖建,提點刑獄司鄭霖「記。」 明洪武間重修。嘉靖十八年,知府符錫重建。

靈樹寺 韶石都靈光村。五代知聖禪師道場,雲門繼席於此。

南郊寺 「康熙十一年,知縣池鳳翼重修。」 延祥寺 「初在湘江門內,宋時廨宇壯麗,經樓有《五百羅漢像》,極精巧。朱翊舍人常寓此,後以寺基增建。王府,遷於縣治西,即舍人園亭故址。明景泰重建。嘉靖十八年,僧應珍重修。」

資福寺 在九城坊,宋嘉泰間建。

圓通寺 :在武鎮上街。創始失考,明嘉靖丙申重建。

皇清順治丙戌重修。

華光寺 :在西豐街。舊為院,即今南韶道公署也。後徙於城隍廟後殿雨滴神袍見夢,居民因於廟左建院,更為「寺」 云。康熙九年,韶鎮都督林本直重修。

仁壽光運寺 在府城西河,隋名仁壽臺。天寶二年,道廣和尚坐化於此,因建廣界寺。南漢改曰仁壽,宋寶元間重建。余襄公撰《塔銘》,相傳為晉始興內史王導故宅。俗又稱五祖寺,然非黃梅五祖也。宋孫時敏有碑記。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府馬元倡修,有記。

報恩光孝寺 在河西。本唐大梵寺,太守韋宙請六祖說經壇處。宋崇寧三年,詔諸州建崇寧寺。紹興丁巳,專奉徽宗香火,賜額曰「報恩光孝。」 宋李騤、明曹時中、劉應期俱有碑記。

舜峰寺 在郡西北五里皇岡下。時享舜帝,於此齋宿,山水幽迥。祠今移城中,寺仍不廢。明嘉靖十九年,居民重修。知府符錫命延祥寺僧真鑑、應堅主之,有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