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4 (1700-1725).djvu/5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側塘嶺   火夾嶺 俱在縣南竹逕都,白石嶺 在縣東九里甘棠都。

《秀才嶺 在甘棠》下。都嘗見秀才結庵讀書,近覓之不見。

赤硃岡 :在縣治東十里。

鷓鴣岡 :在縣治東三里。

龜岡 在縣東八里。平野突起如龜形。

塔子岡 在懷義都

石蓮岡 在舊浛光縣西,以形似名。鷲水巖 在縣西三十里,有亭舍洞,甚清奇。滴翠巖 在縣西一里許。

濁水巖 在背村。巖深而靜,上垂碧絡如寶蓋,下盤玉棋如蓮花。人以「天垂寶蓋、地擁金蓮」 名之。階道砌以花石,殘碑斷壁,皆唐、宋名公留題。鄉人惡遨遊之擾,多毀損之,可惜。

寶石洞 在縣西十五里麻寨村,其石如銀鹿洞 在西鄉,鄭賡有詩。

牯牛石 在湞陽峽中。兩石相抄,水勢湍急。下有橫石,皆為行舟之患。

蓮花石 狀似蓮花,橫欄白洋水口。地理家言「大北辰星」 是也。

燕石 ,在浛光上流,方大如印砥柱。河中紫燕多壘窠石罅,故名。

仙掌石 在麻寨西祠畔。世傳,黃巢以此石搉寨將夫人,夫人以掌托開,即有掌痕,故名「鵝豚寨 。」 元別駕黃絅隱此寨壁有明洪武元年陸仲亨《停驂訪故遺篆》。

屏山甲峰寨 即大田坪峰。在萬山東,雲屏插漢,邑人賴萬耀世居於此。昔山寇圍寨者三,固於重墉。郡二守陳國紀親勘形勝,遂勒「甲峰」 二字於石上,故名。

蓮塘寨 在縣西四十里。御陽子修真於此。香爐峽 ,在縣西四十里。由此出清遠。

七里峽 在縣西三十里,在浛光。龜子山 在縣西四十里。路入浛光,陽山連川,九郎障 ,翠峰嵯峨,密林深靜。昔詹公三聖得道於此,故名之。今其廟移翁源東界,靈應無邊。英水 又名湞水,即曲江、真武二水合而為大江,經縣南流三百里至清遠。

沱水 ,在縣南九十七里。源出茶山,北流合翁水。

隆水 ,在縣東一百四十里。源出洋嶺,東合翁水。

桃溪水 在縣西四十里。源出松山,下流合洭水。

滑溪水 在縣西一里。源出旗山,下流合大江。桂溪水 在縣西四十里桃溪之西,源出五山,下合流洭水。

龍潭

清溪 在清溪驛前。水有三灣,環山而瀦,澄澈可鑑。宋蔣之奇建三灣亭於此。

甘溪 ,在縣北二十里。

鐵溪 在縣西五十里。黎峒相對,溪接大江,四面皆水,中盤土城,寇屢至不能犯。

黎洞坑 在鐵溪對江,多出林木,二木透入三十餘里,接連大小羅山界。

波羅坑 :在竹逕都。廣出柴。

觀音坑 在仁義都。面大江,商民居市賣貨。鰣魚坑 在甘棠都,去縣東六十里,多出鰣魚。合竹灘 在縣治東五里,水勢迅急合流。清淨灘 在清溪上。

高道灘 在懷義都。水勢高瀉。

水利附           府志

本府。曲江縣附郭。

長桂一都陂、三圳一 高夫、列陂、沙洲、纂陂、未陂、風堆、凌江圳、

長桂二都陂一圳、二塘一 榕樹沖陂、轉水長圳、龍塘、底圳、龍王廟塘。

長桂三都陂、四 溪口陂、河心漲陂、高洌陂、小姑陂。

《綿普》三都圳、一塘一 神前塘、大疆小陂圳、墨石一都陂、三圳一 山口、大王陂、赤土尾陂、龍王巖陂、上新陂圳。

墨石二都陂,三塘一 ,高公陂,盧陂,寒陂,麻塘,「布恩」 上都陂,二塘二 下東陂,上石陂,上烏泥塘,下烏塘。

布恩下都陂一 「瀧陂。」

平夏都陂,七泉三 章田陂,容田陂,梅陂,戾田陂,侯陂,羅陂,單田陂,天湴泥泉,屈塘泉,活水泉,《上車》都陂,四 廟前新陂,小溪陂,大王陂,陂頭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