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4 (1700-1725).djvu/4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晉書。吳隱之傳》:「隱之遷左衛將軍,雖居清顯,祿賜皆 班親族,冬月無被嘗澣,衣乃披絮,勤苦同於貧庶。廣 州包帶山海,珍異所出,一篋之寶,可資數世。然多瘴 疫,人情憚焉。唯貧窶不能自立者,求補長吏,故前後 刺史皆多黷貨。朝廷欲革嶺南之弊,隆安中,以隱」之 為龍驤將軍、廣州刺史、假節,領平越中郎將。未至州 二十里,地名石門,有水曰貪泉,飲者懷無厭之欲。隱 之既至,語其親人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越嶺喪清, 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飲之。因賦詩曰:「古人云此 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及在州,清 操逾厲,常食不過菜及乾魚而已。帷帳器服,皆付外 庫。時人頗謂其矯,然亦終始不易。帳下人進魚,每剔 去骨存肉。隱之覺其用意,罰而黜焉。

《宋元嘉起居注》曰:御史中丞劉禎奏:「風聞廣州刺史 韋朗於廣州所作銀塗漆屏風二十三床,綠沉屏風 一床,雜白莞席三百二十二領,請以見事。追韋朗前 所居官。」

《書斷》:王羲之嘗書《蘭亭會序》。隋末,廣州好事僧有三 寶,寶而持之。一曰右軍《蘭亭書》。二曰神龜,以銅為之, 龜腹受一升,以水注之,龜則動四足,行所在能去;三 曰如意,以鐵為之,光明洞徹,色如水晶。及唐時,太宗 工書,聞右軍《蘭亭》真跡,求之得其他本,知第一本在 廣州,而難以力取,故令人誑僧,果得其書。僧曰:「第一 寶亡矣,其餘何愛?」乃以如意擊石,折而棄之。又投龜, 一足傷,自是不能行矣。

《唐宋遺史》:如意中,南海女子年七歲能吟詩,則天試 之,皆應聲而就。其兄辭去,則天令作詩送兄,遂賦云: 「別路雲初起,離亭葉正稀。所嗟人異鴈,不作一行歸。」 《青箱雜記》:廣南劉龑初開國,營構宮室,得石讖,有古 篆十六,其文曰:「人人有一,山山值牛,兔絲吞骨。」蓋海 承劉解者云:人人有一大人也。山,山出也。值牛者,龑 建漢國,歲在丑也;兔絲者,晟襲位,歲在卯也;吞骨者, 滅諸弟也。越人以天水為蓋海,指皇朝國姓也。承劉 者,言受劉氏降也。又乾和中童謠曰:「羊頭二四,白天 雨至。」解者以羊是未也,是歲辛未二月四日國亡。天 雨猶天水也,國姓。又百寶水有稻田自海中浮來,上 魚藻門外,民聚觀之。布衣林楚材見而歎曰:「水急湫 湫兮。」當時好事或有記其語者。洎王師至,潘美為部 署,方悟為潘字。

《通志》:宋時番商戶鉅富,服飾皆金珠羅綺,器用皆金 銀器皿。有凌虐土著,經帥府輒嚴懲之。華人有投充 番戶者,必誅無赦。

淳化五年二月癸卯,「南海商人獻《吉貝布》,畫《海外蠻 國》及《猩猩圖》、玉帶。」上於北苑召見群臣觀之。

天聖後,留寓益夥,首住廣州者,謂之「番長」,因立番長 司。大食國舶主蒲希密屢貢,詔賜黃金,準其所貢之 直,禁網疏闊,彝人隨商,翱翔城市,至有蠻媼賣藥。《投 荒錄》:在番禺,端午聞街中喧笑,訝召之,乃蠻媼採山 中異草,鬻富家婦女為媚。男藥買者,或抽金簪解耳 璫償其值。熙寧中,其使辛押陀羅授懷化將軍,乞統 察番長司公事,詔廣州裁處,遂立番坊。彝人有居瓊 管者,立番民所。

《宋史魏瓘傳》:「瓘知廣州,築州城,環五里,疏東江門,鑿 東西澳為水閘,以時啟閉焉。」

《湘山野錄》:魏侍郎瓘初知廣州,忽子城一角頹墊,得 一古塼,塼面範四大字云:「委於鬼工」,蓋合而成魏也。 感其事,大築子城。纔罷詔還,除仲待制簡代之。未幾, 儂智高寇廣,其外城一擊而摧,獨子城堅完,民逃於 中,獲生者甚眾。朝廷以公有前知之備,加諫議,再知 廣,二年召還。公以築城之效,自論久不報,有《感懷》詩 曰:「羸羸霜髮一衰翁,蹤跡年來類斷蓬。萬里遠歸雙 闕下,一身閑在眾人中。螭頭賜對恩雖厚,雉堞論功 事已空。淮上有山歸未得,獨揮清涕灑春風。」文潞公 采詩進呈,加龍圖,尹京。魏詩《五羊書事》有「誰言嶺外 無霜雪,何事秋來亦滿頭」之句。

《石林燕語》:「元厚之少以文字自許,屢以贄歐陽文忠, 卒不見錄。故在嘉祐、治平間,雖為從官,但多司帥守。 熙寧初,荊公當國,獨知之,始以為知制誥。神宗猶未 以為然。會廣西傳溪洞有警,選可以經略者,乃自南 京遷知廣州。既至,邊事乃誤傳。其謝上表云:『橫水明 光之甲,得自虛傳;雲中赤白之囊,唱為危事』。」蓋用澤 潞李文饒及《丙吉傳》中事。神宗覽之大稱善。後召為 翰林學士。

《宋史蔣之奇傳》:「之奇知廣州,妖人岑深善幻,聚黨二 千人,謀取新興,略番禺,包据嶺表。群不逞借之為虐, 其勢張甚。之奇遣鈐轄楊從先致討,生擒之,加寶文 閣待制。南海饒寶貨,為吏者多貪聲,之奇取前世牧 守有清節者吳隱之、宋璟、盧奐、李勉等繒其象,建十 賢堂以祀,冀變其習。」

《張田傳》:田加直龍圖閣,知廣州。廣舊無外郭,民悉野 處。田始築東城,環七里,賦功五十萬,兩旬而成。初,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