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3 (1700-1725).djvu/1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龍潭廟 祀真武,在城南河外。山巖洞空,潭水淵深,境勝神靈。

真武廟 在文章都灣邊村。

邑令王公祠 坐城西歸化坊,祠右有塘,樹木蔭森。萬曆四十三年建。公名尚賢。

邑令凌公祠 ,坐第一保南門街,西向地長二丈一尺,寬二丈六尺。公名「必顯。」

城守去思祠 在永定坊,東向。劉公名躍門,常公名《立林》,霍公名嵤。《增城縣》

山川壇 在縣南一里

社稷壇 在縣北

厲壇 在縣北一里

城隍廟 在縣門東。明洪武二年,知縣吉添禮以卑隘徙於鳳凰臺。

真武廟 在會仙觀左

水仙廟 在會仙觀右

江東廟 在西門街

天妃廟 附城有三,一在東門外津亭右,一在南門月城左,一在相江鋪關帝廟右。

東嶽廟 在縣北城外

洪聖廟 在城外一雷鋪,臨江。又廟上有觀音巖,巖右有亭,可以眺遠。

華光廟 在洪聖廟左入,右有文昌閣。

龍母廟 在縣南塞嶺,下,臨江。

石公廟 在南門外迴龍關左。後人思石文光保障功德,立廟祀之。提學魏校改為「社學」 ,今復為廟。

靈山廟 在新街塘方壺洲中,黎榮祖創,今廢。「三教堂 」 在縣東水東村,今廢。有田八畝四分,後改入忠孝祠祀田。

崔清獻公祠 在鳳凰山陽。以祀宋丞相崔與之。

文昌宮 《縣志》有二,「一在鴈塔前,凡賓興必祀之而後行,今圮」 ;一在會仙觀。

土地祠 《縣志》:在縣儀門內左,西向。國制以為懲創之所,每朔朢日謁城隍廟,即謁焉。

忠孝祠 《縣志》:在城南相江鋪,為忠臣參議王綱、孝子王彥達建,有司春秋致祭。內祀田一十六畝一分三釐四毫,每年實納稅銀四兩零五分四釐。

六賢祠 《縣志》:在羅浮朱明洞。本縣建,祠祀周濂溪、羅豫章、李延平、陳白沙、湛甘泉、龐弼、唐六先生。春秋本縣遣官致祭。近以兵寇梗塞,遷祀於萬壽寺前正街,北向。

兵備王大用祠 《縣志》:「在北門城外,西向,有司春秋致祭。」 今為兵寇殘毀。

義士湛懷德祠 《縣志》:在沙貝村,有司春秋致祭。

綿竹令古成之祠 《縣志》:「在雅瑤村。邑人吳文燦市地得成之宅址,因為建祠。」

尚書張度祠 按《縣志》,「度有宅址在城南夏街,里人黃夢說因為立祠以祀之。」

白沙祠 按《縣志》:「在鳳凰山西麓。尚書湛若水創建,祀先儒陳獻章」 ,今圮。

僉憲張光道祠 按《縣志》:「在縣治左街。」 至正間,參尉鄧英甫剝害縣民,光道按縣逮繫,并其爪牙俱處死,民賴以安,因立生祠以報之。久廢,民至今誦之。

賢侯張孔修王良心祠 按《縣志》:「在豸嶺文昌宮前,春秋致祭。」 今大兵殘毀。

閩學憲胡廷蘭祠 按《縣志》:「在豸嶺張王祠前,春秋致祭。」 今大兵殘毀。

報德祠 《縣志》:在南山翔鳳觀,祀知縣徐震,鄉紳盧應科、周校、湯价。

賢侯鄒元忠祠 按《縣志》:「在鳳池書院大堂之左,春秋致祭。」

賢侯陸世科祠 按《縣志》:在東門津亭左,今大兵殘毀,宜修復。

賢侯謝士章祠 按《縣志》,在講院內,春秋致祭。賢侯錢忠愛祠 《縣志》:在相江鋪,今殘毀。賢侯陳世鳳祠 按《縣志》,即相江鋪練場址建,今廢。

賢侯陸清原祠 按《縣志》:在南門內分司左鳳臺書院內,春秋致祭。今為城守官所住。

賢侯林明興祠 按《縣志》,有二,一在南門內大街,為城守改造館舍。一在西菴內,被兵寇殘毀。邑侯游應龍祠 按「縣志」 ,在南門內,有司春秋致祭。俱為城守改造館舍。

香山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門外東林山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