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0 (1700-1725).djvu/8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六十八卷目錄

 辰州府部彙考六

  辰州府溪峒苗蠻考二

職方典第一千二百六十八卷

辰州府部彙考六

辰州府溪峒苗蠻考二

太祖乾德元年,辰、錦、敘等州歸順。

按《宋史太祖本紀》云云,按《西南溪峒諸蠻傳》:「西南溪峒諸蠻皆盤瓠種,唐虞為要服。周世其眾彌盛,宣王命方叔伐之,楚莊既霸,遂服於楚。秦昭使白起伐楚,略取蠻夷,置黔中郡,漢改為武陵。後漢建武中,大為寇掠,遣伏波將軍馬援等至臨沅擊破之,渠帥饑困乞降。歷晉、宋、齊、梁、陳,或叛或服。」 隋置辰州,唐置錦州、溪州、巫州、敘州皆其地。唐季亂,蠻酋分據其地,自署為刺史。晉天福中,馬希範承襲父業,據有湖南。時蠻猺保聚,依山阻江,殆十餘萬。至周行逢時,數出寇邊,逼辰、永二州,殺掠民畜無寧歲。太祖既下荊湖,思得通蠻情習險阨,勇智可任者,以鎮撫之。有辰州猺人秦再雄者,長七尺,武健多謀。在行逢「時,屢以戰鬥立功,蠻黨伏之。太祖召至闕下,察其可用,擢辰州刺史,官其子為殿直,賜予甚厚,仍使自辟吏屬,予一州租賦。再雄感恩,誓死報效。至州日,訓練土兵,得三千人,皆能被甲渡河,歷山飛塹,捷如猿猱。又選親校二十人,分使諸蠻,以傳朝廷懷來之意,莫不從風而靡」 ,各得降表以聞。太祖大喜,復召至闕,面加獎激,改辰州團練使,又以其門客王允成為辰州推官。再雄盡瘁邊圉,五州連袤數千里,不增一兵,不費帑庾,終太祖世,邊境無患。又有溪州刺史彭士悊等,以溪、錦、獎州歸馬氏,立銅柱為界。建隆四年,知溪州彭允林、前溪州刺史田洪贇等列狀歸順,詔以允林為溪州刺史,洪贇為萬州刺史。允林卒,以其子師皎代為刺史。四月,水鬥都虞候林抱義上辰、《敘二州圖》。

二年,溪、敘等州民叛,牛允諭平之。

按《本紀》不載 。按本傳:乾德二年四月,溪、敘、獎等州民相攻劫,遣殿直牛允齎詔諭之,乃定。三年,珍州刺史田景遷內附。

按《本紀》云云 按本傳:三年七月,珍州刺史田景遷內附,五溪團練使、洽州刺史田處崇上言,「湖南節度馬希範建敘州潭陽縣為懿州,署臣叔父萬盈為刺史。希範卒,其弟希萼襲位,改為洽州,願復舊名。」 詔從其請。十二月,詔溪州宜充五溪團練使,刻印以賜之。

四年南州進銅鼓內附。《下溪州》來貢。

按《本紀》不載 。按《本傳》:「四年,南州進銅鼓內附。下溪州刺史田思遷亦以銅鼓、虎皮、麝臍來貢。」 五年冬,置溪峒酋豪於內地。

按《本紀》不載 。按本傳:五年冬,「以溪州團練使彭允足為濮州牢城都指揮使,溪州義軍都指揮使彭允賢為衛州牢城都指揮使,珍州錄事參軍田思曉為博州牢城都指揮使。」 允足等溪峒酋豪據山險,持兩端,故因其入朝而置之內地。

開寶元年,刺史田景遷乞以珍州改為「高州」 ,從之。

按《本紀》不載 。按本傳,開寶元年,珍州刺史田景遷言,「本州連歲災沴,乞改為高州」 ,從之。八年,以田景遷子田彥伊為刺史。

按《本紀》不載 。按《本傳》,「八年,景遷卒,其子衙內都指揮使彥伊來請命,即以為刺史。」

九年獎州刺史田處達以丹砂石英來貢按《本紀》不載 按《本傳》云云。

太宗太平興國二年,田漢瓊以其屬來貢,詔並加檢校官獎之。

按《本紀》不載 。按本傳:「太平興國二年,懿州刺史、五溪都團練使田漢瓊以其子弟女夫、大將、五溪統軍都指揮使田漢度而下十二人來貢,詔並加檢校官以獎之。」

三年夷州蠻任朗政等來貢。

按:《本紀》及《本傳》同。

七年。詔不得移馬氏所鑄銅柱。並禁州易刺史按《本紀》。不載 按本傳。七年。詔辰州不得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