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0 (1700-1725).djvu/6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後廳:自後廳而入,為知縣宅。堂之前為抱廳,左為贊政廳,右為架閣庫,各三間,左右翼以六房。左前為土神祠,右前為獄,前中為儀門三間,又前則鼓樓也。鼓樓舊址獨偉,與堂異勢,歲久不支。

皇清康熙三年,縣令張扶翼撤而新之。四年,復於堂。

之後作軒數楹,扁曰:「退思。」 其西側作堂三間,面臨赤寶山,扁曰:「望山。」 儀門左舊有寅賓館,後廢,亦於是年八月重建。五年,於堂之前作左右六房。冬,重建敷政堂,而縣治之規始備矣。

縣丞署 在廳東

主簿署 在廳西

典簿署 在廳左

布政分司 、按察分司 俱在縣治東。洪武中建。景泰辛未,知縣李友直重建。弘治十七年,縣丞雷杲更新之。正廳、後廳俱三間,書房、廚房各二間。今俱廢。

小公館 在縣治左

板溪鋪公館 在縣南。舊建草署三層。康熙三年,知縣張扶翼增建後堂三間,周圍置以木柵。南木鋪公館 在縣北。舊建草署三層。康熙三年,知縣張扶翼展闢後山,兩翼各建內房三間,前置班房各二,廚廁、門柵悉備。

安江巡檢司 在縣東九十里。洪武初建。陰陽學 、醫學 俱在縣西南。洪武初建。僧會司 在縣東。

道會司 在縣北

際留倉 、預備倉 俱在縣北。

養濟院 在縣治北,成化中建。

麻陽縣署 在城北隅。基於宋熙寧間。明洪武初,知縣王儼重建,尋被寇燬。天順間,復建。成化、弘治、嘉靖間,縣令俱各相繼修葺。正堂三間,庫一間,贊政廳三間,後堂三間,正衙三間,東西廂房各四間。至萬曆十四年,知縣蔡心一於衙東建「思補」 精舍五間,重修儀門三間及科房東西各四間。十六年,又於衙舍東建近日樓一座,今更名「筦弦樓。」 左為寅賓館,左前為土地祠,右前為獄,為《申明》《旌善》二亭。崇禎十六年癸未,知縣王貴德於衙後鼎建高樓五間,為正衙。

皇清康熙六年,縣令陳五典又於樓前建堂一間,額。

曰:「三樂堂。」 堂之兩旁階垣如式。至儀門、正堂、後堂、庫房,逐年重修,而規制粗備矣。

典史署 ,在儀門之右。廳三間,東西廂房各二間,中門三間,典史毛允良建。

布政分司 在城東南隅。洪武初置。成化時重建。知縣范順等歷修。萬曆十三年,知縣蔡心一於頭門外東西各建官房三間。後廢於兵。康熙六年,知縣陳五典重建。

齊天公館 在縣南四十里。萬曆十二年建,康熙三年重修。

岩門公館 在巡司前,知縣余夢呂建。

龍橋公館 在縣東八十里。萬曆十三年建,昔名「濫泥」 ,知府趙健更今名。

九溪公館 在縣東一百三十里。萬曆十三年建。

岩門巡檢司 ,在縣東北五十里。洪武初建,久廢。康熙九年,巡檢郭懋極始於舊基重建之際,留倉 、軍餉倉 、預備倉 ,俱在儀門外東西。

陰陽學 醫學 舊在城東,久廢。

僧會司 在同天寺

道會司 在玉華觀

養濟院 在城北,萬曆十三年建。

漏澤園 在河東

辰州府學校考     府縣志合載

本府

辰州府學 在府治東南。洪武初改建。景泰中知府王矩,成化中知府易貴,俱重修。嘉靖丁巳

文廟災、改遷於右址明倫堂前。隆慶辛未、仍改於

舊址,鄉官向淇董其事,廟廡、戟門、櫺星皆如制。甲寅,馬協重修,建啟聖祠於廟後。建《志道》《據德》《依仁》《游藝》四齋於明倫堂兩旁,置「敬一」 亭於明倫堂東。改建「名宦」 、「鄉賢」 二祠於戟門東西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