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0 (1700-1725).djvu/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柳,鳴金,鼓吹船中,過所勝之船,地方掩抑數四,負者或勉為之,而神不王,或不相及,遠則真服輸寂寂然矣。日晚,散船頭,家具酒飯,滿船俱集,勝者加豐,鄰里親知踵門稱賀。明日,結綵於門,開尊演戲,或書對聯小令於城門縛狗懸龜,繫芎藭草果諸物,以嘲負者。負者地方之人偶過其下,則垂首去,或親友封致前物以相謔云:「自四月說船,便津津有味。五月划後,或勝或負,談至八九月間,沾沾未厭也。」

或曰:《划船》之說備矣。梅聖俞云:「鬥傷溺死,其能免乎?」 則應之曰:「龍船不易溺於諸船也,鬥則溺耳。於競渡時而莫鬥船,中禁藏竹竿、鵝子石,兩岸禁擲磚瓦,一捕尉力何難焉?若尋其本限為小船,長不滿五尺,橈不過三十人,寧以一船之費為兩三船,恣其戲而殺其力,勢自不至於鬥矣,不鬥亦不溺矣。前不云乎,使其可已,何俟今日。」 如欲已之而未可得是說而存之,其庶幾乎。

常德府祠廟考        府志

本府。武陵縣附郭。

山川壇 在府東門外二里,舊同社稷壇,「洪武二年改遷。正德四年移遷榮府城內,後廢。知府胡向華仍重建於東門外。」

社稷壇 在府西門外二里。明洪武二年,知府張子俊創砌。正德四年,移遷於榮府城內,後廢。

皇清康熙七年,知府胡向華重修,擇地於府城西門。

外建壇一所

郡厲壇 在府北三里黃華橋畔。洪武二年,知府張子俊建。正德二年,以城南之養濟院併入是壇。知府陳希文、知縣應能相繼建廳五間,及廂房各三間。

皇清康熙七年,知府胡向華重修。

里社鄉厲二壇 在府城西門外,各縣鄉保俱有。

旗纛廟 在府治南

城隍廟 「去府治一里。洪武二年,知府張子俊建正殿五間,穿堂二間,後殿三間,東西兩廊六間,大門三間。洪武時,以助國有功,敕建書樓一座於會仙橋畔。右有火神祠,成化間,知府楊宣葺修。正德十四年,郡人李文重修。嘉靖六年,知府方仕復修。萬曆年間,頹敗不堪,郡人龍德孚捐貲倡修。丙寅年以火,祠廟俱毀」 ,郡人羅尚質捐金合郡助修,後兵火丘墟。

皇清康熙七年,知府胡向華鼎建。

伏波廟 在府城南江滸。伏波將軍馬援征五溪蠻有功,因祀之。俗稱「馬王廟」 ,址存。今改為「三賢祠。」

關公廟 在治西北。三國時,羽仗義歸蜀,安集南郡,故郡人祀之。天啟丁卯,火燬,郡人楊鶴捐貲倡修。

張公廟 ,在新街口東。扁題「雙忠祠。」 相傳以祀張巡、許遠。

忠佑廟 在府境內。宋刺史程昌寓有弭盜安民之功,故立廟祀之。

英佑侯廟 有二:一在東門外,一在清泥灣,皆先年商民建之,以祀蕭、晏二神。蕭名天任,晏名戊仔,俱江西臨江人。生有異相,沒後著靈於江湖間,蕭累封為「水府靈通英佑侯」 ,晏為平浪侯。五顯廟 在縣學後,即華光廟。賓興年,兩學赴試,於此祈福。

朱三廟 在府西

陽山廟 舊《志》:漢時郡人建,以祀陽山之神,在府城東北三十里陽山之嶺,後因展祭不便,又建行祠於府治東北,以每年十月祀。今廢址存。四賢祠 ,在府學泮宮坊前。嘉靖十六年建,以祀楚大夫屈原、漢將軍馬援,宋前武陵尉唐介,湖北制置使岳飛。後知府陸垹拓前隙地,構祠堂三間,翼以廂房,前為大門,後為曠感堂,三間。善卷祠 在德山上。有善卷先生古壇并讀書臺,即今之孤峰頂。

二妃祠 ,在府治西。二妃,娥皇、女英也,即屈原《九歌》中湘君、湘夫人。

屈原祠 :在府東二里。每年五月五日,競渡以祀。

三閭祠 在府東二里。五月五日競渡,以祀屈原。

張虛白祠 在天慶觀後,今廢,僅遺斷碑,其字浸滅,不可讀。

都土地祠 :在府治後。

文昌祠 在縣學東南

烈士祠 在善濟山上。祀唐人袁映。有《闢邪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