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0 (1700-1725).djvu/5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滯為田者,賴兵道李世鐸嚴禁壅塞,疏通,聚水至今始復為金湯焉。

黔陽縣城池 ,舊為上城,正統己巳毀於苗。明年,靖遠伯王驥命指揮楊茂董築土城,周圍二百八十餘丈。成化壬辰,邑人奏請展城甃石,從之。都御史吳琛命指揮陶武拓之,東北展築一百七十丈,周五里,通甃以石,為五門。門有樓,城有串屋,據山臨江,其險足恃。因徙置黔陽哨堡居其中,歲撥官兵戍守。正德辛未,水溢,浸灌城趾,東南傾圮,知縣伊公秉完之。隆慶五年,大水,僅存西北一隅,縣令劉輔等相繼捐修,構樓其上,東曰「寅賓」 ,西曰「安遠」 ,南曰「迎薰新」 ,南曰「宣化」 ,北曰「拱辰」 ,拓東隅二里,以培地軸。萬曆四十六年,縣令韓沖斗因串樓傾圮,歲煩補葺,乃改設露陴為女牆者四百丈有奇。

皇清定鼎之後,東、西、北三門樓隍頹廢。康熙四年,縣

「令張扶翼撤而新之,名則仍舊城堞以完。」 麻陽縣城池 ,「明洪武初,築土成基。景泰六年毀於苗。成化壬辰,都御史吳琛等因舊基築城。弘治甲子,縣令程良能展包縣治,增建東西二門。正德庚午,知縣張熇修築磚城。其門四圍共計四百四十一丈,串屋四百八十一間。東南臨河無池,西北池闊六尺,深三尺。嘉靖二」 十六年,苖叛,知縣朱瓚開北門,名其樓曰「與存」 ,是為五門。萬曆十一年,知縣蔡心一建兵馬司,招兵防禦。崇禎間,知縣程國祥增雉堞三尺。明末遭王、馬、袁、劉六鎮兵馬蹂躙,串樓頹壞,城覆於隍,至

皇清鼎定,盜賊雖已潛蹤,而瘡痍猶未遽起。《土木》為

難故未遑修建云

辰州府關梁考     府縣志合載

本府。沅陵縣附郭。

芙蓉關 在府城東八十里。

永安橋 在府城外江南。

通和橋 在府城西

瀘溪縣

里岩關 在縣西十五里。

龍潭關 在縣西六十里。

烏泥關 在縣南三十里。

大凹隘 在縣西二十里。

岩門隘 在縣北二十里。

榔木隘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

苦竹隘 在縣西三十里。

乾義隘 在縣北三十里。

鑽木隘 在縣西洗溪口。

通河橋   。「接龍橋   。」 「楊柳橋。」

周士溪橋 以上諸橋俱在縣北。

弘遠橋   、長潭橋 俱在縣西。

浦溪橋   、連溪橋   、陳家橋 俱去縣六十里。

小婆溪橋 在縣南

大巷渡 通江以南

稱鉈山渡 :在江之東。

上保渡 在縣西

猢猻灘渡 在縣西十五里。

下都渡 在縣西一百里。

大莊渡 在縣西一百二十里。

辰溪縣

仙人橋 在大酉山。相傳唐張果老所建。洗砂橋 在大酉洞前。相傳群仙洗丹砂於此。會仙橋 在縣西五里。相傳大酉群仙宴會於此。

漵浦縣

雲洞橋 在縣治東,下有石巖,常生雲霧。《沅州》

七里關 :在城東十里。

蔣家關 在盈美鄉

粟子關 在便溪

便溪關 在便水,去州西五十里。

蜈蚣關 在平便溪,去州西六十五里。

西隴寨 ,去州西五十里。

鎮江寨 ,去州東八十里。

若溪寨 ,在若溪之旁,去州西二百里。

龍津橋 在城西㵲水渡,舊以舟濟。明成化十八年,兵道馮俊創置。正德元年,張鎮加置舟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