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0 (1700-1725).djvu/4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滿三四尺,其高三尺,不可入,金壇福地,正在其下。《道

流》云:「近歲劉渾康嘗得八百餘步。」其言甚誇,無可考, 不知何緣能進。韓退之未嘗過江,有詩云:「煩君直入 華陽洞,割取乖龍左耳來。」意當有謂,蓋不止為洞言 也。

《通志》:漁僊在桃源之欽山。舊志註:漁郎問津後,得道 於此。一說三國時,于吉為孫策所殺,後有人見牽犬 欽山下,曰僊人于吉也,故稱于僊乂。睢陽守於獻夫 卜隱自謂有餘之僊,改曰餘僊。蓋視于則遜其確,視 餘則遜其古。再常郡梁山廟祀梁崧。明嘉靖間,郡守 陸垹以松嘗譖馬新息,議毀其祠。海鹽錢給諫過郡, 辯曰:「攷梁崧乃唐狀元,治武陵,曾奏減郡稅,母病歸 養,郡人追之,及渡,留所乘白馬,因以名渡,志思也。所 祀者必此人,以為松誤矣。考郡志亦無崧事,豈世遠 漏載耶?世傳白鹿禪師居梁山,定中見乘馬神人數 輩,云梁崧得上帝旨,血食茲土,奉遣開山,師弗與爭, 止議勿犯靜室,此梁祠所由建也。」竊意鬼神幻渺,即 如前說,安知白鹿定中所聞「崧松」二字,音同字異,當 日未必加「東漢」二字於梁某之上,而人聞名冒實,以 訛傳訛,未可知也。

甘蔗只生於南方,北人嗜之而不可得。魏太武至彭 城,遣人於武陵王求酒及甘蔗。郭汾陽在汾上,代宗 賜甘蔗二十條。《子虛賦》所云「諸柘」者,甘柘也。蓋相如 指言楚雲夢之物。漢《郊祀歌》「泰尊柘漿」,亦謂取甘蔗 汁以為飲。

龍陽縣裨牛山有青草槐叢生,高尺餘,花若金燈,仲 夏發花。一本云「迄千秋。」

三角菱,今人但言芰菱,諸解草木書亦不分別,唯王 安貧《武陵記》有「四角、三角曰芰,兩角曰菱。」

《府志》:「喬江舊城,洞庭正南岸,與長沙喬口相近,因名 焉。」

藥山在澧州界,是時縣隸岳州,遂取「藥山」以名縣。然 藥山去沅江,隔江南北甚遠,或因澧水與沅對合入 洞庭,故名。

《常武》,取《詩》序「常德,以立武功」而名。

古鼎,其說有三:以神鼎出於鼎水而名。又曰:「黃帝顓 頊氏采首山之銅,鑄於洞庭之野,今鼎港是也。後因 此而以為名。」又曰:郡形如鼎。從郡望江南,為一足;自 大溪口北望丹洲,為一足;從水塘至武山南望,為一 足。分之各具一鼎形,而合之為一,故名。

《桃源縣志》,東坡云:「世傳桃源事多過其實。考淵明所 記,止言先世避秦亂來此,則漁人所見,似是其子孫, 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殺雞作食,豈有仙而殺者乎? 舊說南陽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餘家飲其水 皆壽,或至百二三十歲。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孫 者,道極險遠,生不識鹽醯,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龍蛇, 飲其水故壽。近歲道稍通,漸能致五味,而壽益衰。桃 源蓋此比也。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則巳化為爭奪之 場久矣。常意天壤間若此者甚眾,不獨桃源。」胡仔曰: 「東坡此論,蓋辯證唐人以桃源為神仙,如王摩詰、劉 夢得、韓退之諸作是也。惟王介甫作《桃源詩》云:『一來 種桃不計春,採花食實枝為薪。兒孫生長與世隔,知 有父子無君臣』。」與坡翁之論合。洪景盧云:「『陶公記詩, 不過稱賞仙家之樂,韓公以為渺茫,寧知偽與真』云 云,而不及作記之意。竊意《桃源》之事,以避秦為言,至 云無論魏晉,乃寓意劉裕,托之秦耳。」胡仁仲詩大略 云:「靖節先生絕世人,奈何記偽不考真。先生高步窘 末代,雅志不肯為秦民。故作斯文寫幽意,要似寰海 離風塵。」斯說得之。吳傳正《詩話》云:「古今所傳,避秦茹 芝之老,採藥之女,入海之童,往往不少,桃源事未必 無特。所記《漁父》迷不復得路,有似異境幻界神仙之 云,此韓公之所以疑也。陶公『慨然叔季,寤寐羲皇,《異 時所賦》『路若經商山,為我少躊躇,多謝綺與東。精爽 今何如』』?」向慕至矣。其於《桃源》,固所樂聞。故今詩云:「黃 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願言高舉於此,可以知其心, 而事之有無,不足論也。

《桃花源記》言太元中事詩云:「奇蹤隱五百。」韓退之《桃 源圖》詩又以為六百年。洪慶善云:「自始皇三十三年 築長城,明年燔書,又明年坑儒生,三十七年。胡亥立, 三年而滅於漢。漢四百二十三年而為魏,魏四十三 年而為晉,至孝武寧康三年,共五百八十八年,明年 改元太元,十二年乃及六百年。」趙泉山云:「靖節、退之 各舉其年數,要之,六百載」為近實。而桃花源事當在 孝武帝太元十三年丁亥。前數年間,任安貧《武陵記》 直據奇蹤,隱五百之語,輒改為太康中,彼不知靖節 所記劉子驥,正太元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