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0 (1700-1725).djvu/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之新水雖勝亦倖也

武陵唱《山歌》,多《竹枝》遺意。白居易詩:「江上何人唱《竹枝》,前聲曳斷後聲遲。」 唯武陵人歌「曳後斷,斷後遲」 為備。其體亦時有新語,出漁翁、馬隸口中,奇快可賞。《龍船歌》則不然,兒童所傳,終老無異。每唱四聲,前聲畢餘,耶野二音,後聲畢餘,阿、妸二音而已。亦有相沿套頭,如《石榴花》、葉兒青之類,為起興語。臨時撰足四句,彼此相嘲,鄙俚無足道。抵暮散船,則必唱曰:「有也回,無也回,莫待江邊冷風吹。」 其來甚遠。按《隋書地理志》:「屈原以五月朢日赴汨羅,土人追至洞庭,不見湖大船小,莫得濟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爾鼓棹爭歸,競會亭上』。」 斯則有也回,無也回之義,乃數千年之語也。

武陵東門外舊有招屈亭,劉禹錫詩:「昔日居鄰招屈亭。」 《競渡曲》云:「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東注。」 斯《隋志》競會亭上之驗。其地本名屈原巷,近有小港名三閭河,蓋原生平所遊集也。俗傳競渡禳災。《風俗通》曰:「五月五日,以五綵繫臂,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 亦因屈原《荊楚記》曰:「五月五日,並蹋百草,採艾為人,懸門戶,禳毒氣。」 又曰:「屈原以是日死,並將舟楫拯之。」 蓋兩事合為一耳。梅堯臣譏原好競渡,使民習尚之,因以鬥傷溺死,一歲不為,輒降疾殃,失愛民之道。劉敞作《屈原嘏辭》,言競渡非原意,以曉聖俞,辯說蜂起。余謂楚俗尚鬼,原生時放逐沅湘,親睹淫祀,山鬼國殤,何與人事?而皆為之辭,蓋其俗有不可變者也。況原以忠直憤塞,蹈身洪流,民秉之良,目謀憔悴,耳屬牢騷震駴,未有憑一葉之舟,墮千古之淚,亦何傷乎!江南卑濕,溫暑司辰,王侯駕言,士女于邁,抑亦山陰之「禊竹」 ,汝南之「插萸」 也。使其可已,何俟今日?

今俗說,禳災於划船將軍具牲酒黃紙錢,直趨下流,焚酹詛咒,疵癘夭札,盡隨流去,謂之「送標。」 然後不旗不鼓,密划船歸,拖置高岸,搘閣苫蓋,以待明年,即今年事訖矣。爾時,民間設醮,預壓火災,或有疾患,皆為紙船,如其所屬龍船之色,於水次燒之。此本韓愈《送窮具》車與船之意,亦非苟作。

桃符、兵罐二物,船人臨賽擲之以祈勝,非也。桃符能殺百鬼,乃禳災之具。兵罐中所貯者,米及新豆之類。按《續齊諧記》:楚人哀屈原,每至五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漢建武中,長沙歐回白日忽見一人,自稱三閭大夫,教回以楝葉塞筒,五綵絲縛免,為蛟龍所竊。自是世有楝葉粽,并帶五色絲。此兵罐盛米,乃竹筒之訛,未有角黍以前之遺制也。

「划船,不獨禳災,且以卜歲。俗相傳歌花船贏了得時年。」 只此一句,無上下文,不知所自始,而頻有其驗。儲光羲《觀競渡》詩曰:「能令秋大有,鼓吹遠相催。」 然則其來已久,蓋未有好事划船,非樂歲者也。《龍船歌》耶野阿妸餘音唯武陵為然,諸處不爾。一云其音為些些,本《招魂》《楚些》之遺,弔屈意也。按宋玉《招魂》,帝告巫陽:「有人在下,我欲輔之。魂魄散失,汝筮予之。」 蓋原已死時語。今划船用巫寔始於此,說者乃謂玉徇楚俗,生用此法,於原似未為得。

划船用巫陽為厭勝,或走聘名巫於萬山中,謂之「山老師」 ,法力尤高。大約划船,先夜頭人具牲酒,倩巫作法,從船首打觔斗至尾,撒蕎燃火,名曰《亮船鼓》,徹旦不懈,以防敵巫偷作幻術,或捕得之,捶死無悔。

划船之日,巫舉油火發船,以其紅黑高下占船之勝負,歷歷不爽。巫所奉神,名西河薩真人,詛咒,有蠻雷猛火燒天等術。手訣有收前龍,息陰兵,移山倒海等術。卷褌露足,跳罡七步,持水激火,火起船行。咒詞有「天火燒太陽,地火燒五方。雷火執常法,燒死諸不祥。龍舟下弱水,五湖四海任飄揚」 云云。船底在水中,用白茅從首至尾,順拂一過。亦防敵人暗繫諸物,以成滯澀。餘法祕妄,不能悉知。

划船擇頭人必有身家拳勇者為之。前數日,刊梨棗一片,上畫龍舟,下書詞,調蒸麪為餅餌,遍送所隸地方索報,以金錢。親戚或有力之人派供酒飯,以供具盛者為平生有行止之人,亦有尋常許愿供酒飯者。其日江中小艓揭「黃錢」 二樹彩聯,鼓吹而往,即供飯船也。

凡供酒飯,雖船人醉飽,必強飲食之,顆瀝不留餘,則撒江中,盤箸亦擲諸水,不復攜去。至晚散船,人家競取船倉中水,雜百草為浴湯,云「可辟惡」 ,斯皆祓禳之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