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0 (1700-1725).djvu/2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東,長岩橫亙千尺,有石室者三:「中為伏波洞,左為欽 山洞。又東折,兩峰夾束,清泉濺濺,下流石徑一線,歷 層磴坎壈而上為紫竹灣環石壁如鐵,四時垂異花 種。」爭妍,莫可辨識。陟其高阜處,壁愈盤紆,結曲如 圍。雲構自然,豈假匠石?俗名甕城,予更名「小金剛輪。」 圍山而閣其上,曰蕊香幢閣。歷閣而上,為方臺。繇臺 陟而上,沿石壁行,得東西巖,相望各闢方丈,恍絕塵 世。繇輪山出,東折而北,為紫霞巖。繇巖歷嶺而上,為 雪峰巖。巖花如雪,垂紅蘭赤荔如畫。下有洞二,洞右 一石如筍,名「玉筍石。」左一峰,崒嵂干霄,勢甚奇秀。下 有雪池,池下為芙蓉澗。繇澗西折而上,為象巖,與獅 子峰對峙。歷象巖而上為巖頭。山下有洞,圓明弘曠。 四山湊合如列屏,曰「聖珠洞」,宅眾山之中,靈勝為最。 登高四眺,則屹然如華蓋而特者為天柱、巋然如峨 冠而挺者為丈人、巃然如負扆而拱者為玉屏,嶪然 如戴角而斑者為元鹿,皆踞其北。溪以南,肅然如列 鼎而揖者為玉案,煜然如鏤彩而插者為金華,崿然 如畫奎壁而聳者為卓筆。其他前後扈從,如車、如馬, 如璋、如珪,如劍、如戟,如幢如旄,如金牖銀牓者,不可 勝紀。總命曰「百子峰」,以諸峰環侍,天柱丈人儼若兒 孫,遙拱羅拜。其下森森如也,翼翼如也。繇伏波洞南 下,為莎羅菴,門西向入,北折為韋馱殿。歷階而上,為 大士閣。閣背為僧寮,為靜室。又東折,攀巖而上,倚石 洞為閣,供元帝,實於睢陽公剏之。洞有睢陽遺像焉。 門額「源陽」、《仙隱》諸書,先計部元扈公手澤也。茲山神 奇靈秀,不知闢之何代何人。苐傳漢時馬文淵南征, 曾避暑於此,故石室祠貌焉,而仙蛻長留。霳呵護, 此尤其異者。溯馬石而上,水涯浮一石,如舟如柱,已 為穿石巖。又溯而上為青湘,為仙人。兩溪已為水心, 巖下為漁網溪,絕幽勝。夫溪與洞,皆以漁以仙名,當 是所稱避世漁郎,皆神仙流耳。後乃訛「漁」為「餘」,不亦 舛乎?釋家指十仙為外道,猥以餘仙名寺,尤舛村故 名莎羅。今以莎羅名菴,取其近似,且從佛也。余足跡 半㝢內名山,恆謂「太華峭削,鴈宕幻巧,崆峒幽崫,黃 山靈峻,白岳奇詭,太和雄麗,九華蔥蒨,金山孤絕」,然 皆以石勝,而皆病無水。唯金山扼長江、注南泠為勝, 復孤立無侶,遊覽易窮。孰與茲山以青瑤翠岷為骨, 以丹霞蒼靄為姿,以珠樹琪花為裾,以沅流溪水為 帶?俯仰顧眺,駢矚不能周蒐;「獮躋攀,繭足不能竟。而 又雲根拔地,罔所依憑,砥柱狂瀾,曾不譎靡。其石之 溫潤光澤、苔蘚弗生處,如墨如鏡,可鐫可磨;錯列如 星,可輪可席;泉流清冽,如白玉漿,可飲可濯。溪與朗 渚接,可往可來,山靈儲以待我。往予拮据塞上,濫蒙 上賚。今幸歸老,出為買山資,以志國恩於世世,俾子 子孫孫戴之,與茲山並遠。吾友江伯通作《買山說》,為 余快,並為山靈得余快,余亦自快甚。」溪曰:「龍家,屬吾 故里,煙霞舊好,如獲衣珠,泉石溪山,悉是吾籬落下 物,時垂芳餌,坐狎滄波,時鼓木蘭,臥看朗月,掃除諸 障,永保長齡,群真與鄰,千秋是宅,此亦人外至樂也。 浮雲鐘鼎,於我何有哉!」客有問㶏公者曰:「聞公負郭 有㶏園,具湖山勝,亦足自適,何復爾爾?」余笑曰:「入林 惟恐不深耳。吾園曰㶏,吾洞曰漁,吾以一艇一竿逍 遙放浪,即不能杖窮五岳,亦何必塊處一丘為?」因為 之記。

《墨池亭記》
前人

墨池故在龍陽之淨照寺旁,唐金吾長史張旭洗研 處也。旭性不羈,縱酒濡髮,書成自以為神,人以「顛」呼 之。其來寓龍陽時不可攷。乃李白有「楚人盡道張旭 奇」之句,而旭亦有《桃花溪》詩,似足徵也。池至今名不 泯,則以人重乎池,故無亭,亭之自邑侯喻公始。喻公 來令茲邑,孳孳惟教化是先,一以文學飾治,敦士行, 恤民隱,而又其材敏捷揮霍,百廢具興。是亭也,匪直 為觀好遊憩設也,存古之遺,而因以厲士嚮學也。夫 士有六藝,書其一爾。韓昌黎嘗稱旭書如神,不可端 倪,而杜工部亦以「鏘鏘鳴玉,落落群松」詠之,故品唐 人書稱神者,顏魯公、李監並長史而三耳,池以旭名 亭可也。《矧》等書而上,有能博極典墳,深詣風雅,官玆 土者,詎惜式其閭,旌其里乎?余嘗上下千載,有味乎 《三立》之言,德從何施,託之乎文章政事,並足垂遠。今 喻公之令龍陽也,和則春風,甘則夏雨,蘇凋瘵於軍 興之時,寧緩程期,弗煩令,毋以不急而困吾民。士人 歌頌之,不曰「神君」,則曰「慈母。」旦夕且被徵召,去茲邑, 邑人思公,即以公是亭為召伯之棠茇、朱仲卿之「桐 鄉」、羊叔子之峴首、歐陽永叔之豐樂醉翁可也。夫旭, 逆旅耳,猶能以書而亭其池,至今矧!公為德於茲邑, 而邑人人饗其利於無窮乎?池以「旭」名,旭且附公之 名而永旭,幸哉。余亦習書,不能望旭之品,亦曾為吏, 不能望喻公之良。道經是亭,有避三舍走矣。

《桃源賦》
文澍

「拏扁舟而遠涉兮,泛長江之瀰漫。登衡陽而騁望兮, 小天地其彈丸。感扶輿清淑之磅礡兮,胡獨於此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