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0 (1700-1725).djvu/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朗水徹明 ,在府南八十里。酉水自辰流至此,謂之朗江。《漢書》:「何邵封此白:不延月漣,豈受風光徹玉壺。」 昔人樂封。

《桃溪花漲 》桃花溪去桃洞三里,每春三月,花片從洞中泛溪,溪水合沅而下,洞貯桃花片通溪水。維彼漁人,入從此始。

《穿石》雲眠 穿石齒,大江漢。馬援穿此以避酷暑,水從中出,石瘦而穿,雲懶而宿。輕舟東逝,吞吐相續。

《橘洲點黃 》:橘洲為李衡種柑處,殘籬剩棘中,尚有遺株。每秋晚冬寒,纍纍黃垂。經霜飽霧,胎玉孕珠。秋冬續職,黃點殘墟。

鼎港浮碧 鼎港,傳黃帝鑄鼎處,漸水浮諸湖從此而出,澄清如碧。至此合沅澹漸為名。興不敢竄黃金鼎成,浮碧以餞。

《赤砂吐硃 》,赤砂崖崩,其土最赤,遠望若丹硃然,浮溢碧波。中。元彝使者,玉簡金書,綠文浩瀚,赤字研硃。

《青草醉白 》青草即洞庭也。天色水光相為聯續,白雲明月,頓作浮沈。孤舟冷宿於草岸,旅夢僵聚于沙頭。舉杯邀月,湖色連天,客魂凄楚,詩思留連。

《善卷古壇 》,壇即枉山之孤峰也。善卷先生昔避世於此,鍊丹壇上。先生職隱,原非職仙,矗矗孤峰,托此以傳。

崔婆仙井 井在武山下。崔婆賣酒道士張虛白飲之不值,見舍旁隙地為之畫井,井水皆酒。老媼何俠,道士豈仙,涓涓不竭,為古酒泉。竹灣雪艇 竹灣府南二十里,中有洲,形如艇。浮雪滿江寒,孤舟中泛。竹垂殘墟,帆楫未現,枉渚魚罾 。枉渚,德山小港也。沿渚皆業魚人居寸屋豆人葉船,蛛網掛曬樹梢煙留霧,往南《湖耕雨 》。南湖去城二十里許,平疇曠畝,連陌襟阡,農夫蓑笠,牽犢耕田,

《白沙晴月 》「白沙下府三十里,沙白水清,宿雨新晴,有月皎潔,肌骨光生。」

《金霞返照 》,金霞去城一百里,為郡城,面屏峰。不隱秀,霞豈吝輝。畫圖懸掛,半幅翠微。

石骨渡江 在武山下,其石灣環如牛口,石根潛行水中,曰「石骨渡江」 ,即武陵溪口。水迴青嶂,雲渡綠溪,浩然昔詠,實成名題。

桃源縣

釆菱城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其湖產菱,味甚甘美。楚平王嘗釆之,因築城於湖涯。又有「采菱亭。」

爛船洲 在縣南三十里。世傳晉漁郎見桃花泛溢,遂舍舟入洞。比及從洞而出,則船已爛矣,後因以此名洲。或曰:「漁郎纜船于此,始入洞纜繫也。」 然桃源洞之說,事屬荒唐,則爛船洲之名,亦屬附會,又何必過為分辯也。

煉丹臺 在邑南三十五里桃川宮。後唐瞿廷柏煉丹於此。

蟠桃巷 在縣西。宋大中祥符間,邑人掘地,見土龕,祥光照耀,得大果九枚。識者引《漢武帝內傳》井《博物志》以為蟠桃,因名其巷。

遇僊橋 在秦人洞前。初聯石懸駕,狀攲危欲墮,令人不敢迫視,歷千萬年不知所始。明天啟間,主簿孫廷蕙修砌一橋,而真蹟失矣。

石櫃 在學前。元延祐庚申,常德路權儒學學錄張壽識其年月,造者于石。蓋學宮之形勝,洚洞之關閘,所係甚鉅。明隆慶五年,洪水衝決無遺。萬曆二年,巡撫汝陽趙賢臨縣,因士民請,批府議重修。四年,知府秀水葉朝陽准動官銀二百兩給石工,知縣福清鄭天祐捐增資費,縣丞徐徽言董役,五年夏竣工。櫃南砌石陂以塞泉道,陂上砌馬頭東建「川上亭。」 亭久廢。

下石櫃 基在勸善寺前。當五溪之衝,通七省之衢,洪濤遄發,歲為民害。萬曆三十六年夏,暴水齧其址殆半。越五年,溫江劉炅令桃首先區畫,於四十三年冬工竣,為桃邑千萬年保障,功與此櫃並峙。

烏號弓 :《武陵寰宇記》:「延溪有柘樹若干,枝條暢茂,烏嘗集其上,枝下垂及地,烏去枝偶折,群烏號不已。土人取其枝為弓,名曰『烏號』。」

「空心杉 」 ,在桃川宮內,其圍三丈餘,中心空爛,可容數十人,皮外苔蘚深青,傳植萬年。

川上亭 在縣學前石櫃上。元延祐間建,後廢。明萬曆七年,知縣鄭天佐重修。

桃川宮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即捕魚人入洞之所。後人即其地建宮,有道士數人,主往來上下,於此中少憩焉。題詠碑碣,皆屬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