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7 (1700-1725).djvu/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野雞潭 在縣西三十里,在資江側。斷崖削壁之上,髣髴有二石雞。七里潭 ,在郡西二十里,在資江。

獅子潭 :自豐家溪遶東北六、七里。深不可測,有石如獅。

貓兒潭 :在城東二十里。有石如貓,故名。水勢瀠洄,深不可測。

馬口潭 :在城西十五里,旁有石狀如馬,故名。老龍潭 在龍山頂。一在廟上十里。

愛蓮池 在城內東北隅,乃宋周濂溪先生以永州倅來攝郡事,闢池種蓮,方數十丈。中壘石為亭,朱櫺石闌,規制甚都。蓮花紅白相間,爛熳清馥。宋知州傅伯崧著《希濂說》,扁曰「君子。」 明大參、閩中潘瀾扁曰「喜雨。」 上有光風霽月堂。堂後有四先生祠,左有殉節鄉紳劉孔暉特忠祠,後因兵燬。至順治十六年,知縣濮萬鎰復鳩工建亭,大參涂應泰扁曰「清遠。」 至於堂祠故址,今改為倉廒。

「天池 」 在天池山,即《六亭山》之一。

卸甲池 在南城外,相傳為張桓侯飛卸甲處。「西湖池 」 ,在西城外,上有寺。

沙灣 在澬水

洋水灣 在桐江,水流迴匯數里。

慈惠泉 按《通志》,「在府城內。」

濂泉 在城南衛前山麓龍泉菴左,從石懸出,水味清冽。昔濂溪來攝州事,時飲此水,故名。一曰沃泉。按《爾雅》云:「沃泉懸出。」 晉郭璞云:「懸出者,旁出也。」 今濂泉從山麓傍懸出,則沃泉之稱,名實符矣。督學太倉王沂飲此,謂不減惠泉。俗又名臼井,或以官井為濂泉者誤。

南泉 ,在南城外一里,《清旨》擬於龍泉。一云「水脈相連」 ,舊有菴。

雲泉 ,在西郊外二里,一名「何氏仙井」 ,味與龍泉等。

溫泉 在隆、回鄉二都。水極腥熱,可以燖雞,久濯則膚赤。一名「熱井。」

曹婆井 在城市東。相傳昔有曹婆賣酒,一道人時來索飲,媼頻與之,不索其值。道人將去,與藥一丸,投井中,水俱成酒。後道人復來,媼致謝云:「但苦無糟耳。」 道人惡其貪,又與一丸投之,仍化為水。極旱不涸,晚則溢出,流至渡花橋,味亦甘美。又鄰巷有曹公井。

儒林井 在城東小路旁。

慈惠井 在報恩寺內

蔣家井 在東城內

「清井 」 在紫極宮內。

《澬陽井 》在城外東南隅,一席水之涯。

沙井 在「駐鶴坊」 前。

東坡井 在邵水上河街。

甘井 一在南街,名「官井。」 一在梅塘鄉九龍嶺。皆以周濂溪先生飲之而甘,故名。

《洛陽井 》在洛陽洞右,盛夏寒冽而旨。

沒底井 在城南三十里,在官道傍。方廣一畝,澄泓深碧。右有石跡,好事者將繩百丈繫石,窮之不得其底,實池也,而以井名。

東井 在安上都

瀚井 在萬安鄉

仙泉井 按《通志》,「在府治東。」

白洋灘 在城西

孔雀灘 在城西四十里,最為險惡。

茱萸灘 在城北四十里石門。兩山夾峙,亂石橫阻,資江東流而下,勢如瀑布。危石中梗,激觸洶湧。昔人鑄銅柱於岸,以為牽挽,一名銅柱灘。郡謂「五十三灘、四十八灘」 ,此其首也。

青溪灘 在茱萸灘下數里。峭石密布,水洪曲折,險惡尤甚。自此以下,在邵治者二十一灘,皆稱「險阻。」

《大爭灘   》。《大湖灘   》。《小爭灘》。

小湖灘   。羊角灘   。將軍灘。

「石倉灘   。」 「諸樓門灘  。」 「裹肚灘。」

勺口灘   。龍石灘   。梁箭灘。

三門灘   。求溪灘   。大栗灘。

《小栗灘   》。《楊柳灘   》。《小溪灘》。

狀元洲 在城西二里,處資江之中,廣二十五畝。相傳水勢漫洲,則科甲鼎盛。《嘉靖邑志》云:成化初,知府蔡朔置亭其上,扁曰「清輝亭。」

「鰲魚洲 」 在砥柱磯雙清潭下。

《沃洲 》在田家渡,吐秀巖下。

白沙洲 在狀元洲上

梅洲 在城西六十里

城步縣